寧遠覺得老家今年的天氣挺有意思的,年前和年後都在下雪,但就是過年那兩天晴了。
而現在,很多人要開始進城,雪又化了,但預報說初八又要下雪——江城是中心,幾百裡外的信義掛了個邊兒。
對於老家人來說,在城裡有正式工作的還是少數,也就是這些人這兩天返城。
當然也包括在廠裡務工的,這種私營工廠,尤其是服裝廠,連過年也不停,他們是請假回來的,一天假扣幾十塊錢,他們當然不會在家多待。
而更多的,還是在城裡出攤、在建築工地幹活的,這時候呀他們還不急著走,一般會等到正月十五過完,再才返程。
每年的正月十六,信義火車站人滿為患,別說站內,火車站廣場都擠滿了人。
因為這天要是不走的話,按七不出門的風俗,很多人十七也不走了,非得等到十八。
更有鑽牛角尖的,認為八不回家,到城裡租的房子也算回家,所以十八也不能走,又往後推一天。
上一世,在沙城出攤的寧遠,前幾年也是十五以後再走,但在父親去世兩年後,寧遠把寧雨他們從大姑家接到沙城生活,從此以後,寧遠過年回家改成了清明回家。
這之後只有一次過年回家,還是因為大姑生病做了個小手術,寧遠帶他們回來看望,其他時間,看望大姑也都是清明節祭拜完父親,再去她家。
那兩年,寧遠雖然不知道七不出門的真正意思,但他覺得這些是老封建,還想著你們都不走我走,還沒那麼擠。
但到了火車站他發現,別說十八,十七的人依然不少。
雖然的確比十六、十九的人數少點,但架不住基數大,而且抱著這天人少想法的,也大有人在。
後來會上網了,寧遠才知道,信義是人口流出大市,八百多萬的人口,零幾年的時候每年都要出去一百多萬人。
到了一幾年,更是上漲到兩百多萬,淨流出人口數排全國第四,僅次於重市、周口和阜陽,而在信義後面,就是畢節、商丘、茂名和駐牛店。
前十里面,豫省就佔了四個,原因當然是窮。
後來寧遠看到一本,裡面那句“此生若能得幸福安穩,誰又願顛沛流離”,就覺得說到心坎裡去了,誰不知道家好,誰又想背井離鄉?
不過後來經濟水平好了,又有了動車、高鐵,這種擁擠也得到改善,但又出來新的問題——搶不著票!
你說氣不氣人!
就連機票,如果不提前幾個星期買的話,價格也比平時翻幾番。
不過好在這個時候,就沒有那種負擔了。
寧遠走到外面的街上,準備打輛車去江城的機場,不過在路邊的時候,寧遠看到有賣柿餅的,於是就走了過去。
這東西現在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賣,寧遠就挺愛吃的,只不過以前沒錢買,也只有過年跟著寧大強出去拜年,別人給的。
即使這樣寧遠還不捨得吃,要帶回家跟他們仨分著吃。
想起當初他們小心翼翼小口的吃的樣子,寧遠笑了笑。
其實這次過年採購的時候就買了不少,但剛剛走的時候,寧遠也沒想過這個。
買了幾斤後,寧遠來到縣城南邊的大轉盤。
這時候計程車還是少數,即使有,也大部分在這邊。
選了一個車況比較新的,寧遠過去講好價格,就坐上了車。
而這個司機,隨後在其他司機羨慕的眼神中開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