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遠看來,霓虹國和高麗的這三個話劇,雖然都是他們的經典之作,但也只是對比他們的文化來說。
但跟華夏這些年的話劇相比,論傳奇,比不上《屈原》,論悲劇,比不上《雷雨》,而論文藝和厚重,更比不上《茶館》。
連這些現代話劇都如此,更不用說歷史上那些輝煌劇目,比如湯顯祖,比如關漢卿。並非躺在老祖宗的功勞簿上坐享其成,也不是對自己的文化王婆賣瓜,而是戲劇界有目共睹的公認。
近年來,華夏話劇方面的精品劇層出不窮,話劇人也一代接一代的傳承。
諸如賴聲川享譽亞洲的經典之作《暗戀桃花源》,一舉奠定他“華語劇壇不可或缺的重量級人物”。
宗福先創作的《於無聲處》,使瀕臨絕跡的話劇再度振興,並一度走在各種藝術形式的最前列。
82年,林兆華導演的《絕對訊號》在人藝小劇場首演,開啟了新時期小劇場運動的先河。這次成功的實驗演出,成為轉型期華夏自己的話劇先鋒,並在戲劇界引發了對小劇場戲劇的探索興趣。
以及華夏話劇院先鋒話劇代表作的孟輝的《思凡》、京城人藝演出超過五百場獲得巨大成功的《天下第一樓》……等等,太多了。
再怎麼說,華夏這麼大的人口基數,只要上面重視,中間主抓,下面使勁,不可能幹不過這些彈丸小國,如果幹不過,那一定是某個環節出了問題。
而這一次,如果沒有暗箱操作的話,寧遠相信,這些大獎絕對會在犀牛和麻將中間產生。
而最佳男主,必須是自己。
畢竟吳剛他們的麻將,就三個人,而且你一言我一語的,儘管吳剛飾演老大,但也沒有在戲份上比另外倆顯得突出,倒是跟群口差不多。
果不其然,晚上的頒獎典禮上:
“獲得,評委會大獎的是,華夏京城人民藝術劇院的《非常麻將》。”
當時華夏的所有人都激動了,而霓虹和高麗兩國也都紛紛鼓掌祝賀,差距是看得到的。
差距大了只有佩服,小了才會嫉妒。
“獲得,最佳劇目的是,高麗劇社的《舞衣島紀行》。”
掌聲再次響起來,不過相較於之前的評委會大獎,就差了些意思,寧遠他們都清楚,這相當於一個安慰獎。
畢竟,同是劇目獎項,有評委會大獎的珠玉在前,這是一個什麼性質的獎項可見一斑。
高麗就這一個劇入圍,再不給個獎,萬一人家明年不來了咋辦?就剩霓虹和華夏互嗨?
大獎給不了,安慰獎總得來一個吧,小弟弟乖,給你糖吃。
“獲得,最佳男主角的是,華夏國家話劇院演員,寧遠,代表作《戀愛的犀牛》。”
寧遠臉上浮起笑意,在此之前他就有信心,但現在塵埃落定,心裡也一片舒坦。
迎接他的,也是熱烈的掌聲。
“寧遠,第三個獎了啊!”孟輝提醒道。
“我們夫妻的恩情你得有數。”寥梅在旁邊補刀。
寧遠呵呵笑了笑:“那回頭把你們燉了吃肉,這樣就跟我榮辱與共。”
“變態!”
“你能不能再噁心點?”
在兩人的鄙視聲中,寧遠哈哈笑著,上臺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