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藍天冶,已經七十多歲了,自從十年前退休後就沒再演過話劇,而是醉心於書畫。
按照他的說法,覺得自己再提高不了了。
雖然這麼說,但藍老爺子也不是荒廢,他說:
“作畫前觀察細緻入微,才能下筆有神,跟演員一樣的道理,想做到演什麼像什麼,就必須有生活積累,有深入的觀察體驗。”
葛優曾這樣評價:“最好的演員是話劇演員,你看我們電視電影演員,戲裡沒你的時候你可以歇著和琢磨,可是話劇不一樣啊,把你扔在臺上了,就耍你一人,真本事就從這兒看”。
所以說,話劇演員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對角色有全面的瞭解。
十來年後,八十多歲高齡的藍天冶再次登上話劇舞臺,寶刀未老,大巧不工。
在藍天冶揮手下臺後,寧遠握著獎盃,環顧臺下。
回來快一年的時間,比上一世得獎提前了十年,原本寧遠以為自己會很淡定。
但當叫出他名字,當站在臺上面對眾多的藝術家,他還是感覺到心跳加快。
不是緊張,是無數情緒的釋放,都在這個時候潮湧而出。
撥出一口氣,寧遠握著話筒道:“首先謝謝各位話劇界的前輩,是你們幾代人篳路藍縷的開拓,才有現在無數精品的話劇讓我們學習、參照,豐富了型別,定義了藍本,是我們所有人的寶貴財富,謝謝你們。”
寧遠的心理年齡和經歷,讓他習慣首先從大的方面說,雖說話有點套路,但在這種場合,這麼說才是正經。
小年輕上臺,才會想著說出一些哲理經驗、一些另類的感言,但臺下坐的,哪個不是人精,用得著你熬雞湯?
感言,重點就是感謝,多少雙耳朵都在等著、聽著呢。
真要想特立獨行,還不如一句話結束:“今天大師雲集,我就不獻醜了,謝謝組委會,謝謝大家。”
然後瀟灑下臺,豈不更好?
寧遠說完第一句後,臺下雖然掌聲雷動,但看向寧遠的眼神就有些古怪了。
連陳劍斌都驚了:“這小子提前就準備了稿子吧,而且這口吻……我怎麼感覺還像別人代筆的?”
人的習慣,總會在不知不覺間做和說,但別人聽的時候,再看著他那張青春洋溢的臉,就感覺不是個那個味兒了。
旁邊的唐果強沒吭聲,梁冠樺也靜靜的坐著,還下意識翹起二郎腿。
只有李雪刀,早就習慣了寧遠的成熟,微笑看著他。
“謝謝我們劇院和導演的信任,破例讓我一個新人出演這麼重要的角色,感謝劇組其他演員和工作人員的幫助和配合,才能有這樣一個完整的作品。
感謝評委會的獎項,給了我認可,未來我一定以此勉勵自己,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臺下的曹院長、劇院的其他人,以及孟輝他們,都露出微笑。
“特別感謝李雪刀老師,是他將我帶進話劇的世界,感受舞臺劇的魅力,這跟影視表演是截然不同的方式,更難,但也更有挑戰性,這樣一個學習機會是以前根本不敢想的,謝謝您,李老師。”
退後一步,鄭重鞠躬。
寧遠說的時候當然沒有腹稿,完全是斟酌著說的,語速不快,再加上眼神,就有了感情。
因為李雪刀坐在前排,寧遠可以看到他,然後就發現,李雪刀眼裡像是有晶瑩在閃爍。
您怎麼比我的感情還豐富啊……
在眾人的掌聲和莫名的眼神中,寧遠下臺。
雖然他看到了不少人詫異的目光,也大概猜到是因為自己老成的發言,不過寧遠也不在意。
反正獎盃到手,以後就算再評也是作品說話,又不是演講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