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你怎麼還在玩,趕緊出來,楓子都已經上場了!”
南海市普通小區的一套房子中,五十歲左右的女主人坐在沙發上正滿臉不耐煩的喊道,沙發對面的牆壁上掛著一臺液晶電視電視,電視中正在播放《我是歌手》。
“來了,來了,楓子參加比賽,我能不知道嗎?就是老陳頭,他非要拉著我下棋,我也沒辦法!”主臥室,一位五十多歲,身材不算高大卻精神奕奕的中年人走了出來,邊走邊說道。
他不說還好,聽到這裡,女主人更加生氣:“下棋,整天你就知道下棋。以前為了下棋生意都不要,現在學會了上網,更是每天都待在家裡,這個家你還想不想要了?”
“要,肯定要!”中年人知道自己老伴的性格,連忙轉換話題:“哎喲,楓子出場了,楓子今天真好看!”
螢幕中,一襲白色西裝的陳永仁正靜靜走向舞臺中央,他本就俊逸不凡,在聚光燈的承託下更顯出塵。
“那是,這可是我兒子!”女主人將視線放在螢幕上,眉宇間滿是驕傲。
寬大的紅旗,明亮的燈光,悠揚的音樂,以及熟悉的人影。
人影正在說話,清亮的聲音順著電視機傳入每位戰士耳中。
“幾天前,我有幸前往國旗護衛隊,在那裡,我認識了一群特別優秀的年輕戰士。也是在那裡,我認識到一位默默無聞卻用生命為我們守護的老班長。
說實話,我心裡十分震撼,是他們用年輕的生命為我們撐起一片自由天空,作為普通人,我不知道該如何感謝他們,最後,我只能為他們送上一首歌,代替他們說說心裡話!”
頓了頓,陳永仁繼續說道:“一封家書,送給我們的戰士,也送給萬千兒女!”
在掌聲中,音樂聲緩緩響起。伴奏並不複雜,不過是一把口琴跟一把木吉他而已,在伴奏響起的瞬間,梁冬也已經做好準備,開始自己的演唱。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嗎。
現在工作很忙吧,
身體好吧。
我現在北京挺好的,
爸爸媽媽不要太牽掛。
雖然我很少寫信,
其實我很想家……”
陳永仁演唱的正是《一封家書》,嚴格意義上來說,《一封家書》並不是紅歌,而是一首城市民謠,它講述了萬千兒女出門在外對家,對父母的思念。
上個世紀,科技還沒有發展到現在的程度,網路只是萌芽,剛剛有人提出手機的概念,電話只在特殊部門流轉,兒女與父母之間的聯絡方式大部分靠寫信。
出門在外,兒女總是以這種方式告訴父母自己的情況,自己遇到了那些事情,偶爾說一些自己的煩惱,這是最初的家書。
進入新世紀之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手機、網路取代了家書,家人之間的聯絡更加迅捷、方便,只有一個地方依舊採取家書形式,這就是軍隊。
軍隊跟外界不同,每週只有很短時間可以跟家裡人聯絡,幾分鐘就要結束。為了表示自己的牽掛,戰士們養成了寫家書的習慣。
家書寫好之後,將信交班長,班長再交給文書,統一郵寄出去。這些小小的信,承載著一位位遊子們的思鄉之情。
就想歌詞中寫的一般,雖然很少寫信,卻很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