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媒體,各大社交網路,討論的電影十有八九都是《肖申克的救贖》。
看沒看過?
沒看過就out了!
作為陳永仁的最新電影,在《火星救援》的餘威還在,加上破記錄的開畫評分和爆棚的口碑,這部電影也是再次掀起了影評人們的狂歡!
一位新人影評家寫了一篇題為《肖申克的救贖》讓人感動!道:“一直想要看的書,卻優先看了影片版,作為了開始影評人之路的首部,也許是因為它最近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蟬聯於榜首的位置。
回想曾經剛看見這個名字的時候,單單知道它是一部關於監獄的書,以為肖申克就是主人公,一定和所有作品裡的故事一樣被陷害入獄,然後在監獄裡感化著有些良心未泯的人,或是像越獄一樣,主人公身懷技能,一路開掛似的故事!
可是看了影片才發現我錯了,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真的不是偶然的,而故事也不是像我想的那樣簡單啊!
故事發生在1947年,銀行家肖申克被指控殺害了自己的妻子和情人,被判無期徒刑,肖申克要在監獄度過餘生。
本是銀行副總裁年輕有為、前程遠大的肖申克變成了獄友們看見的弱不禁風的的高個子,肖申克初入監獄的場景一直讓我印象深刻,鏡頭將秦山監獄的遠景近景的切換不禁意間將它賦予了生命力,而肖申克出現在秦山監獄就像闖入的客人一樣,他更多是在觀察著。
總會有人哭出來,毫無例外,我們只是等著看是誰,用這聚賭也挺有趣的。
監獄裡的老人們對於新人來臨總會有這樣的方式。
而瑞德作為在這裡20年的人來說,就是秦山監獄的“權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錢,他幾乎有辦法弄到你想要的任何東西,同時對於這裡的每一個人也再熟悉不過,當他看見書生氣十足的肖申克認為他一定會哭,結果肖申克的沉默讓他輸掉了兩包煙,但同時也讓他更加地關注了肖申克。
兩個相似靈魂的人總會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肖申克和李瑞德的開始就是肖申克走向了他,而瑞德在第一次和肖申克聊過天后說的話讓我覺得真的是兩個可愛的人:
怪不得有人認為他臭屁,他悶聲不響,他的步伐和談吐簡直是異類,他像在公園裡散步,無憂無慮,彷彿身披隱身衣。
陽光灑肩頭,彷彿自由人。其實對於肖申克來說他似乎從沒失去過自由,因為他的心一直都是自由的。
對於一般的人來說在那樣的環境裡安安分分地過著體制化的生活就好,至少不會和肖申克一樣可以對著監獄裡最狠的獄警隊長,對於的交稅問題給出解決方式,也會和他談尊嚴(做黑手的有酒喝才有尊嚴,這是我的淺見。)。也不會為了監獄的圖書館鍥而不捨地一週一次寫信給市政府。
但是肖申克都成功了,這也使他漸漸地成為了“傳奇”,就像王克看見警官和肖申克握手而吃驚一樣。
提到王克應該算是這個影片的轉折,整部影片又開始走向了黑暗。就是影片傳遞的另一個深刻的意義,監獄“體制化”的影響。
為什麼曾經讓他們紛紛想逃離的地方最後卻是他們最為思念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呢?離開了,他們會覺得擔驚受怕!所有人都認為王克最後在監獄裡呆到老死才是最好的。
真的讓人不勝唏噓,自由是什麼?他們曾想一次次地透過假釋來讓自己獲得自由,真的獲得自由的那天,心卻無處安放。真的想到那句吾心安處是吾鄉。
救贖的意思再明顯不過,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指什麼呢?是指那些被抓進來,無期徒刑的人,希望他們用剩下的時間來為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贖罪嗎?可是明明那些所謂的獄警和監獄長都有他們不能公開的罪惡,影片裡提過好幾次“監獄真的沒有犯過罪的人”,這個是很明顯地對比,真的罪犯不是關在裡面的人。
明明有人可以證明肖申克的清白,監獄長卻殺害了知情人李米,並以堂而皇之的理由告訴所有人。
這些事情也讓肖申克對於這座監獄失去了信心,選擇自己去追尋希望。
亦或者可以理解為,因為肖申克那監獄裡面的獄友得到了更多,比如尊嚴、學習。
當肖申克開車馳騁於濱海大道時,那份自由是他在監獄裡沒有的,又一次讓我想到了出入秦山監獄的他,不一樣的他,那份自由不一樣,身心的放鬆才是真的自由。
有些鳥兒是不應該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它們的羽毛太豐潤了,當他們飛走,你會由衷地慶賀他獲得自由。
這句話是在瑞德收到肖申克的來信之後,肖申克成為了獄友口中的傳奇時說的,畫外音一直是我喜歡的方式,每每表達出來的意思讓人更加地感觸良多。
看完這影片,真的覺得收穫太多,故事給了我們美好的結局,卻讓我一直感動著!”
專業影評人李默發表了題為‘一生必看的一部電影’的影評,寫道:“剛上映的一部一生必看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名叫肖申克的很年輕的銀行家因為當時法律的不成熟而被冤枉,最終被關進監獄裡面的故事。
這部電影現在在時光網上的評分高達9.9分,劇情簡單不誇張,以緩慢的基調講述了整個故事。
讓觀眾能夠在簡單不誇張的劇情中,感悟到很多的道理,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一生必看的電影了,在此不得不承認陳永仁就如同巧克力一樣,每次給人的感覺都不一樣。
電影剛開始,就簡單地採用插敘的手法,交代了一下故事發生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