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已成定局,面對群臣請旨,若是以前阿斗,此刻只需下旨北伐便是,但此刻坐在大殿龍椅上的卻是劉鐔。
此刻的劉鐔除了想要學著群臣一般,高談闊論一番,望著一眾俯身請旨的群臣,他的心裡,卻又另一番觸動。
當下心裡不僅對自己一番鄙視,暗道自己是穿越小說看的多了,總以為當了皇帝,就有許多人想要謀害,想要篡位,而此刻面對滿朝文武,面對蜀漢天下,劉鐔突然覺得,自己想的有些多了。
雖然後世對蜀漢眾臣,包括諸葛亮,都做了一番猜測,猜測其是否會取劉禪而代之,但就現在看來,諸葛亮一心北伐,根本就沒有不二之心。
後世也說過,若是北伐成功,諸葛亮定會權傾朝野,取劉禪而代之。
但那也只是猜測。
要知道歷史中的諸葛亮可當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蜀漢朝臣,也多是進忠之輩,儘管劉禪後期信饞臣,近美色,多行荒誕之舉,亦是沒有謀反之臣。
想想自己,謀個垂暮之年的趙雲,卻利用皇后做計,反倒落了下乘。
沉思片刻,劉鐔就有了決定。
於是起身道,“眾臣聽旨!”
眾臣聞之,皆抬頭仰望。
劉鐔道,“朕拜諸葛亮為平北大都督,兼領丞相,益州牧,武鄉侯,擇日進軍伐魏!”
待眾臣領旨起身後,劉鐔繼續道,“諸位臣工,先帝繼承大位旨在匡扶漢室,可天下卻未承認我等漢之國統,被冠以蜀漢,如今相父劍指中原,這正是先皇之遺願,朕之夙願。”
他頓了頓,著重道,“故朕滿朝上下,包括朕、諸位臣工、上下黎明,皆要全力配合丞相,全力北伐!”
下一刻,他揮一揮手道,“王力,朕命你取朕天子劍,查請朕府庫金銀物資,報於朕,朕於諸位臣工等著。”
王力愣了愣,隨即諾了聲,離開了。
不僅是王力愣了,滿朝文武亦是如此。
劉鐔再次厲聲道,“朕之口諭:蜀國將領,盡憑相父選用。留守之臣工,於朕一起,事蜀國農事,提升國民素質,全力服務丞相北伐。從朕開始,包括諸位臣工,除紅喜白事,節日祭祀,每餐不能超過四菜一湯,著出師表,公佈於眾,舉國北伐!”
諸葛亮聞之,雙眼發亮,跪道,“陛下英明,臣定不負陛下厚望,此番北伐若不克,甘願受罰!”
劉鐔笑道,“相父無需如此,誰都知戰爭一時勝負,並不能代表什麼,朕相信丞相定能突破萬難,攻克曹魏。”
“陛下所言極是!”
“相父,此刻對於軍中將領安排,定已瞭然如胸,編繪成策了吧,呈上來,朕替您宣了!”劉鐔伸手要道。
“陛下真是料事如神!”諸葛亮稱讚著,從懷中再取一帛來,上前呈於劉鐔。
劉鐔再度上前一步,拉開絲帛,道,“眾將聽令!”
“龍驤將軍關興為左護衛使!”
關興走至殿中,俯首領旨。劉鐔瞄一眼關興,記住了其相貌,他記得此人應該是關於次子。
“虎翼將軍張苞為右護衛使!”張苞亦走至殿中,俯首領旨。
劉鐔再次記住了其相貌,這是張飛的兒子,自己的便宜大舅哥。
“都亭侯魏延,為鎮北將軍。陳倉侯馬岱,為平北將軍。參軍馬謖為安遠將軍。”
劉鐔頓了頓,抿了抿嘴唇,著重看了眼馬謖。
“李恢為安漢將軍,廖化為前軍副將,王平為裨將軍,袁琳為前將軍,吳毅為左將軍,高翔為右將軍,鄧芝為監軍使,丁鹹、劉敏為左右護軍,杜義為參軍,閻宴為行參軍,樊岐為隨軍主簿,樊建為典軍書記。”
劉鐔宣讀完畢,合上絲帛,繼續道,“諸位將士,朕希望諸位此次能夠跟隨丞相,為朕建立不世功勳!”
眾將士紛紛俯首道,“願為陛下建功!”
劉鐔笑著點點頭。而這時,一人衝出人群,靠近臺階,歪著腦袋對著諸葛亮問道,“丞相為何不用我啊!”
劉鐔望去,此人身高七尺,雖已年過六旬,鬚眉皆白,但仍舊無法掩蓋其氣勢。故明白了,此人就是他所崇拜的三國名將,常山趙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