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二日,嬴虔馬不停蹄地回到了櫟陽,見到了秦王。
秦王還以為這位大兄是來催促援軍的,遂率先說道:“大兄急著返回櫟陽,莫非是催促援軍?我已下令籌措十萬軍隊,助大兄擊退魏韓聯軍……”
嬴虔搖搖頭說道:“有少梁的援軍,其實也足以抵擋魏韓聯軍了,此次我並非為催促援軍而來。”
說著,他便將他與李郃的猜測告訴了秦王,只聽得秦王面色微變,神情凝重,急忙召左庶長衛鞅商議此事。
片刻後待衛鞅匆匆而來,秦王將嬴虔的原話說了一遍,隨即神情凝重地問道:“衛卿對此作何看法?”
衛鞅皺著眉頭思忖了片刻,正色說道:“倘若魏國果真使趙國屈服,那就只能與魏國和談,否則單憑我大秦一國之力,恐很難與魏國抗衡。”
秦王當然不認為加上一個少梁就能抗衡魏國,聞言皺眉問道:“魏國不答應呢?”
衛鞅拱手道:“這些年魏國四處征戰、四處豎敵,除了我大秦與趙國,楚、齊兩國也對魏國懷恨已久,我想魏王也明白這一點,倘若結束與趙國的戰爭後立刻對我大秦用兵,遲早齊楚兩國都會按捺不住對他動武,因此,只要大王願意歸還河戎之地,我想魏王還是會答應的……”
他的話還未說完,就見嬴虔不悅斥道:“將河戎之地歸還魏國?衛鞅,你可知這場仗我大秦犧牲了多少將士?!”
衛鞅不慌不忙地說道:“公子勿惱,此乃計也。……當今天下,魏國稱霸中原已達百年之久,事實上不止我大秦與趙國,齊楚也恨不得將魏國拽下霸主的寶座,只不過都不願為他人做嫁罷了。既然齊楚兩國都不願為他人做嫁,我大秦為何要出這個頭?”
頓了頓,他繼續說道:“據我所知,當初魏國攻打趙國之際,趙侯並非只向我大秦派來使者,還曾向齊國求援,然而至今齊國都毫無異動,莫非是齊國不願援助趙國?非也!與我大秦一樣,齊國也好、楚國也罷,都畏懼於‘三晉結盟’,齊國怎麼可能坐視趙國向魏國屈服?一旦趙國向魏國屈服,無異於三晉同盟,而且還是以魏國為首的三晉同盟,齊國是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的。”
“唔。”
秦王微微點了點頭。
別看當初嬴虔向李郃表示‘支援趙國’時後者嗤之以鼻,但事實上,秦國除了想要趁機奪取河西與河東,其實還真的有心是要援助趙國,原因就像衛鞅所言,秦國無法坐視趙國向魏國屈服,畢竟一旦趙國向魏國屈服,那就等於三晉同盟,而一旦三晉同盟,那就相當於曾經的晉國。
對比如今的魏國,曾經的晉國更令天下諸國感到心驚、感到絕望,因此絕不可坐視三晉結盟,早已成為了秦、齊、楚三個大國的共識。
換而言之,齊、楚兩國按理來說也應該會支援趙國的,哪怕他們也抱著趁火打劫的想法。
“大王不妨對拿河戎之地作為誘餌,派使者與魏國和談,拖著魏國,靜觀齊楚兩國的動靜。倘若齊楚兩國果真出兵了,那麼大王便撤回使者,聯合少梁一同進攻河東……”
說到這裡,衛鞅忍不住笑了一下:“公孫衍奪取了合陽,雖破壞了虔帥的冬季戰略,不過倒也並非沒有好處,至少如此一來,少梁恐怕不會再僅限於共守河西……”
“你是說少梁會協助我大秦攻打河東?”
“只要有機會。”衛鞅笑著說道:“大王別看少梁的墨家主張非攻,但執掌軍隊的翟虎、李郃等人可不是墨家弟子,翟虎姑且不論,李郃此人,大王與臣都與他打過交道,想來大王也看得出,那李郃心高氣傲,一心想要少梁壯大,如今公孫衍先行佔奪了少梁的城池,那李郃又豈咽的下這口惡氣?我想他不止要奪回合陽,恐怕還想反攻河東……當然,前提是時機合適。”
“那倒是好。”
秦王撫掌笑道:“用河東一兩座城池換少梁出兵相助……大兄,你意下如何?”
嬴虔回想起這兩日少梁奇兵與韋營弩兵的戰鬥力,點點頭道:“我認為值得。”
君臣三人都不擔心少梁因此而變得強盛,畢竟在他們看來,只要他秦國強大的速度比少梁更快,少梁最終還是會向他秦國臣服的。
更別說目前的少梁還太弱,根本威脅不到他秦國。
問題是……
“何謂時機合適?”秦王問衛鞅道。
衛鞅拱手笑道:“即齊楚兩國發兵攻打魏國的那一刻。”
秦王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隨即忽然又問道:“但倘若齊楚兩國不發兵呢?”
衛鞅攤攤手道:“那就歸還河戎之地,與魏國和談。”
秦王明白了,總之衛鞅的意思就是千萬別學趙國那樣做出頭鳥,等到齊楚兩國發兵攻打魏國,到時候他秦國再帶著少梁一同圍攻魏國撿撿便宜就得了。
“就怕齊楚兩國也這麼想。”秦王感慨道。
衛鞅再次微笑道:“楚國不難保證,但齊國未必。……秦楚兩國,素來被中原蔑視為蠻夷,然齊國一向以東方盟主自稱,對魏國的霸位虎視眈眈,倘若有機會削弱魏國,齊國肯定不會坐視不管,且他還要搶在我大秦與楚國之前……之所以現如今遲遲沒有動手,我猜他多半也是想借趙國削弱魏國,坐收漁翁之利,而一旦趙國徹底支撐不住,或者向魏國屈服,我想齊國就會立即動手。”
君臣三人正談論著,忽然一名侍官匆匆而入,恭敬稟告道:“大王,公孫壯派人送來急信,說是有要事稟告,此刻正在宮門外等候。”
秦王看了一眼嬴虔,見嬴虔也一臉疑惑,遂點頭道:“叫他進宮。”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