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人手上的活兒,被譽為“三絕武”,分為“弓”、“箭”、“步”三門。
其中“步”,就是腿上的能耐,這是本門的底子,林家人幾千年的立身之本。
弓法和箭法,都是當年向別家學的,有繼承有發展。
追爺的弓身,中間別看粗大,其實是空的,做了幾個暗格,所以整體配重是兩頭重中間輕。
它架起來是弓,掄起來就是錘。
所以林家的“弓”,一是射術,二是錘法。
射術,林家人當年學自薛家。
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當時被獵門譽為十寸整的能耐。薛將軍當時有個義子,就是後來林家的一代家主。
錘法,那就更早。
伏波將軍馬援,那是兩漢名將,東漢的開國功臣。
林家當時的一個傳承獵人,為馬援當過三年的傳令親兵。
這位林家先祖,當時軍銜是不高,但身上有能耐,深得馬援器重,兩人以兄弟相稱。
用錘之法,就是當年馬援教的,馬家那邊後來沒傳下來,林家反而傳下來了。
林家如今的“箭”,其實是槍法,也是拆成兩個分支。
一是長槍,二是雙手短槍,當年也都得自名家傳授,再化為自家傳承。
其中長槍術學得,就是嶽老爺的岳家槍。
後來為了嶽老爺的事兒,林家人為怹老人家洗冤,前前後後搭上了兩百多條人命。
所以林家人手上的活兒,都是上過戰場,在千軍萬馬中檢驗過的。
狹路相逢,那不叫事兒。
出於對嶽老爺的敬重,林家人近戰多用短槍,長槍一般是不輕易動用的。
上回在外興安嶺,林朔扎幾槍之後,也就把長槍給魏行山了,自己不再用了。
長槍本身就是件武器,沒什麼重大意義,但槍法,是那位精忠報國的英雄傳下來的。
那時候碰上的東西,不夠資格領教這門絕技。
這次這頭白首飛屍,名字叫“凝脂”,飛屍之王,手上沾著幾百條人命,既滅族又滅村。
這東西資格夠,同時眼下的形勢,也被逼到了這個份上。
林朔單手往背後一抽,抽出另一根箭矢。
雙手一合,“咔嚓”一聲機括落位,一杆接近三米的大槍,出現在他手上。
面前“嗖”地一聲,一枚箭羽襲來。
林朔用手上長槍一挑,挑飛了暗箭。
五十米外的雪人,倒是個會挑時機的,這一箭不錯。
但落在林朔眼裡,也僅僅是不錯而已。
林家人手上的活兒都是學的,但腳下步子,那是自家的。
無論是山上的路,還是地穴裡的路,都是靠腿走出來的。
路在腳下,說走就走。
林朔手擒長槍,身子一晃,人就不見了。
……
周令時悠悠醒過來,就感覺自己整個人跟一灘爛泥似的。
全身的骨架,都好像是被抖散了。
眼前是一片漆黑,周令時就琢磨,行吧,這輩子就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