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中科院家屬大院,實際上的“特殊生物臨時研究小組辦公基地”。
曹餘生這兩天的日子,過得愈發煩悶。
目前的辦公基地,由國內六位生物界大拿牽頭,六個團隊分工明確,各自就山閻王展開理論及應用方面的研究。
一個全新的物種發現,同時這個物種又在基因工程上有不可估量的潛力,這激起了大家強烈的研究慾望。
中國的科學家團隊,是曾經用算盤代替計算機,硬生生算出***資料的科學團隊。
老一輩學者在學術方面的執著和韌性,是非常強大的。
目前基地裡的這六個老頭老太太,一旦卯上勁了,真可謂廢寢忘食。
因為他們知道,山閻王的基因資料共享通道,不會一直就這麼開啟著。
目前這個珍貴的研究機會,是楊拓以身犯險,隻身趕往前線,生生替中國搶過來的。
畢竟,目前山閻王的發現地點,屬於外蒙。
而外蒙正式委託的,是國際生物研究會,而不是中科院的生物研究小組。
所以一旦阿爾泰山事件結束,山閻王如果被捕獲,那麼活體將送往瑞士日內瓦,而不是燕京。
同時,資料共享也會被切斷。
而這幾天,一直在曹餘生身邊裝傻充愣的苗光啟,開始有所行動了。
研究基地的區域劃分得很清楚,平時六個團隊的研究區域,苗光啟和曹餘生這兩個顧問,按理說是不方便直接進去的。
但食堂,是其中一套四合院的西廂房,這個是共享的。
再廢寢忘食,飯還是要吃的,哪怕只是草草扒兩口。
所以在食堂裡,苗光啟能見到這六位生物學家。
於是吃飯的時候,就在曹餘生的眼皮子底下,苗光啟主動坐過去,就這麼跟人家愣聊。
一開始,曹餘生聽得出來,他是在打聽研究進度,各種旁敲側擊。
結果人家六位老先生警覺性很強,壓根就不搭理他。
這讓曹餘生暗自好笑,同時也疑惑這苗二哥到底想幹什麼。
過了兩天,苗光啟開始改變戰略了。
他開始在六位生物學家面前,做有關山閻王的各種假設和推導。
按年紀和輩分來說,這六位,都是國內生物學界的巨擘,年紀都在七十開外了。
苗光啟五十多歲,雖然學術資歷傲人,但終究是他們的晚輩,名氣再大,在他們六人眼裡也就那麼回事兒了。
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同是一個行業的頂尖人物,真要顯出能耐來,對方還是識貨的。
苗光啟一旦開始做山閻王的理論推導,六位老先生起先以為他是在信口胡說,但聽著聽著,就把耳朵支起來了。
曹餘生一直在旁邊看熱鬧,雖然他也是個頂尖人物,但生物學的東西跟這七個人比,那還是差幾個檔次,壓根插不上話。
但苗光啟的用意,曹餘生看出來了。
說白了,這是苗光啟變著法子,給這六位前輩喂招,把他自己知道的關於山閻王的知識,間接地告訴這六位老先生。
同時,也相當於在跟中國生物學界,做有關山閻王的技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