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日內瓦。
這一個多月,何子鴻焦頭爛額。
沒坐上副會長這個位置之前,何子鴻並不覺得會長的位置有多麼難坐。
因為國際生物研究會里的大事小事,基本上都是長老院決定的,議一議,投個票,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會長,其實就是個計票的,回頭別忘了把自己那票也算上,就差不多齊活兒了。
之前一個九十歲老頭能應付的事情,何子鴻認為自己這個七十歲的老頭,沒道理應付不過來。
結果真到了這個位置上,他才知道厲害。
事兒比之前想象的多,格局不一樣了,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但這些還行,何子鴻能應付。
主要,是愁的。
為什麼愁,沒錢。
國際生物研究會,早些年資金還是雄厚的,因為有騎士團時期的家底。
後來歷經幾次改革,去宗教化,辦事是沒那麼多掣肘了,也更像一個國際化組織了,可宗教那邊的贊助,也慢慢斷了。
目前國際生物研究會的資金,在帳上走的,主要有兩條路子。
一個是成員國的會員費,另一個是財團贊助。
其中會員費的繳納,每個國家不一樣。
主要是根據這個國家,用了屬於多少國際生物研究會的科研專利,等於是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專利費。
不過有不少國家,專利技術其實是偷著用的,不一定認賬,而這筆專利費,大部分又需要支付給研發的科研團隊。
再加上新科研的投資,反正這筆錢,收入和支出一換算,這幾年勉強打平。
財團贊助,看起來很美好,但人家都不是白給錢的。
絕大部分的贊助,都是某個生物學家團隊拉過來的,同時也是指定這個生物學家團隊專用的。
按規定,這種贊助會里不抽成,只是明面上走個帳。
比如狄鴻哲,北歐某大國皇室的贊助,都是歸他的科研團隊專款專用。
國際生物研究會明面上的好處,就是這筆錢會在會里的賬上待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是理論上的利益點。
要是換成金融投資公司,賬上但凡能有錢,錢就能去生錢,這個不叫事兒。
可問題這是國際生研究會,一群生物學家,根本沒這腦子,也沒這個膽子。
所以這個利益點,也就僅僅存在於理論上。
當然了,一旦獲得贊助的團隊研發成功,變成專利,那這個專利研究會佔比,以後能生錢。
但這個週期,那就實在是太長了。
而真正落在國際生物研究會公賬上的贊助,其實很少。
研究會工作人員人吃馬嚼的,在加上場地費用,也就差不多沒了。
所以奇異生靈這個業務,對最近幾年的國際生物研究會來說,意義非凡。
雖然目前整體資金流還不多,但看起來是個朝陽產業,前景很好。
對於這群生物學家來說,燒錢那個個是一把好手,能掙錢,那可就太難了。
除了錢的問題之外,因為奇異生靈本身的各種特殊性,這個業務還能反哺科研領域,大大促進研究會各項專利技術的誕生。
所以主導這個業務的苗光啟,一路從排名倒數第二的長老,升為大長老。
要不是實在太年輕了,六十歲都不到,會長的位置都是他的。
結果兩個月前,在阿爾泰山,這個專案折戟沉沙,賠了兩億七千萬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