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後,比賽在全場球迷質疑的眼光中,打響了。
上半場,維薛拿開球,從左向右進攻。
泰克賽拉回傳後,直接與基達一起前插,想要拉開球隊陣型。
得球的馬可保羅,則是直接把皮球分給了左路的卡米爾,而與此同時,費爾南德斯繼續擔任自己的靠邊型中衛角度,在隊長傳球的一瞬間,他便跑向了卡米爾的左後方。
眼見對方的四角傳遞戰術又要見效,託德拉右邊鋒費利斯二話不說,上來便踢倒了卡米爾。
“嘀!”裁判直接吹哨,但沒有警告球員。
後場定位球開出後,卡米爾把皮球傳給了克勞德米爾,作為出球後衛,克勞德米爾在接球前,便觀察到了回撤的泰克賽拉,於是他不停球直傳,將皮球交到了中線。
接到球后,泰克賽拉靠著強壯轉了過來,同時還把對方的左中場巴爾沃薩擠到了地上。
“嘀!”裁判又吹了哨,這一次,他把球權判給了託德拉。
泰克塞拉攤手道:“先生,我手上沒動作,也沒踢他,難道靠身體靠力量也不行嗎?”
主裁判納辛門託微笑著搖了搖頭,顯然並不想解釋。
泰克賽拉無奈,只能試著去適應對方。
就這樣,在比賽的前十五分鐘裡,只要維薛拿形成了四角站位,或是快要形成四角站位,那麼託德拉就會犯規,而主裁判也不管皮球有沒有傳出去,也不管是否進攻有利,反正只要犯規他就響哨,算是將比賽切割成了無數個片段,使得雙方都沒有形成射門。
與此同時,維薛拿在前場的圍堵,也相應的出現了問題。
因為他們不能與對方有身體接觸,哪怕是合理的對抗,都會被吹罰犯規,這使得他們賴以成名的原地反擊根本打不起來,想要控制對方的傳球,也成為了一種奢望。
面對這樣的情況,西門·金看得眉頭緊鎖,儘管他很想發動技能,但是看著主裁判那業餘的表現,他感覺就算發動了技能,可能也是於事無補。
又過了十分鐘後,維薛拿進入了在“控球時休息”的階段。
對球迷們來說,他們並不懂得“控球時休息”的重要,他們只知道,作為主隊的維薛拿,他們在不斷的犯規與被犯規之後,現在變成了一支不求進取的隊伍。
於是他們慢慢有了非議,慢慢有了埋怨,就連一些小團隊的球迷領袖,都已經準備為球隊喝倒彩。
又是五分鐘後,隨著金克爾沒有把皮球傳到左路的空當,一些球迷忍不住了。
“維薛拿!進攻!”
“維薛拿!進攻!”
聽到看臺上那種極有節奏的呼喊,維薛拿的場上球員有些焦躁。
首先是初次登場的奧拉夫急了,作為只有17歲的他,這還是他人生第一場職業比賽,所以他很緊張,但是球迷們的聲音,直接把他的緊張變成了一種迷茫。
又一次在邊路拿球后,奧拉夫選擇了帶球單幹。
雖然他的盤帶與技術,都被西門·金加到了16,但是他的速度只有11,爆發也只有13,所以他真正應該做的,是在小範圍的擺脫後,選擇把皮球傳到空當。
但是這一次,他犯錯了。
迷茫之下,奧拉夫沿著左邊路向脅部切入,雖然他過了一個人,但是卻因為想過第二個人,從而錯失了把皮球分給反越位成功的基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