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為世界第一座、也是規模最大的空間發射中心,始建於1955年6月,是蘇聯建造的航天器發射場和導彈試驗基地,位於哈薩克共和國克孜勒奧爾達州一片半荒漠地區。基地總面積6700多平方公里,擁有13個發射臺,5個發射控制中心,9個地面跟蹤站;蘇聯解體後,發射中心歸屬哈薩克;但同時與俄羅斯之間有租賃協議,每年租金為1.15億美元!
本來不想過來,確切來講是沒有相關計劃;畢竟如此重要的航天發射中心,俄羅斯不會輕易出讓。
雖然蘇聯時期建設過三個航天發射中心,但拜科努爾的地位非常特殊;稱其為人類走向太空的標誌建築都不為過!
俄羅斯寧願花費鉅額租金,都沒有想過放棄;足見其重要程度。
包子軒是接到小烏斯季諾夫電話後,才跟著對方一起過來這裡;主要目的是為了挽救蘇聯留下的太空梭專案!
1988年11月15日,蘇聯的暴風雪號太空梭從拜科努爾航天中心首次發射升空,47分鐘後進入距地面 250公里的圓形軌道。它繞地球飛行兩圈,在太空遨遊三小時後,按預定計劃於9時25分安全返航,準確降落在離發射點12公里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無人駕駛的試驗飛行。
雖然起步相對於美國來講要晚一些,但技術方面可是一點都不差;研發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工程技術人員有信心讓太空梭往返地球與太空之間!
前世1988年首飛後,用於暴風雪計劃的資金瀕臨耗盡:僅僅是開發太空梭系統本身就花費了13億盧布之巨,整個專案的開銷超過了200億盧布。
而蘇聯當局也逐漸考慮起龐大的投資與發展太空梭帶來的益處之間的關係。暴風雪計劃在某種意義上加速了蘇聯的瓦解;而蘇聯解體後,昔日的計劃更是徹底失去了經濟支援。緊接著蘇聯軍方停止了對該計劃的撥款支援。最後暴風雪太空梭機身的設計者,莫爾尼亞聯合體被迫承認,暴風雪計劃就此結束;他們希望能夠轉向開發其他小型航天裝置,但因資金不足;只能作罷。
本來俄羅斯已經準備放棄該計劃,畢竟強如蘇聯都扛不住如此巨大消耗;單靠俄羅斯就更加不可能。包子軒的出現,讓莫斯科看到希望。
身為世界首富具體有多少資產,沒有人知曉;但維持太空梭專案,肯定是不成問題。即便對方不願意同俄羅斯合作,也可以將專案整體打包出售;至少能回款一大筆資金!
當然即便是合作,俄羅斯方面也拿不出資金;總之核心目的只有一個——想盡一切辦法變現!
莫斯科高層非常清楚,蘇聯遺留下來的資產;必須要儘快變現。拖得時間越久,貶值就越嚴重。如果不能儘早處理,最終結果就是變成廢鐵!
其實一切都同包子軒有著直接關係,想要讓俄羅斯高層改變思路;洗腦工作非常重要!
小烏斯季諾夫特意向俄羅斯總統進行了彙報,最終商議結果就是將太空梭專案轉給黑雲集團。
俄羅斯經濟不足以支撐是一方面,最重要是太空梭風險非常高;美國航天技術絕對不在蘇聯之下,可太空梭爆炸、以及其他事故也是時有發生。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發射升空後發生爆炸,導致機上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這次事故是美國太空梭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之一,也是美國航天計劃中的重大挫折。俄羅斯方面也擔心太空梭專案出現重大災難,經濟損失可不是此刻的他們所能承受。
包首富雖然不能用人傻錢多來形容,但對高科技、尤其是太空領域;非常執著,將專案轉交絕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本來並不想這麼早接手蘇聯太空梭專案,轉念一想;人才難得。如果不能第一時間將太空梭相關人才全部拿下,那麼未來在想要將人聚齊;就會無比困難!
還有美國人、以及其他勢力都在盯著拜科努爾發射場,航天人才的培養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需要不斷的積累。
必須要搶先下手,否則連口湯都喝不上!
前世蘇聯解體之後,大部分航天人才選擇留在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繼續從事航天相關工作。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航天基礎設施和研發能力,繼續推進航天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