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母子倆是來顛覆曰本文化產業的吧,真是可怕。」
「說實話,我感覺到了一種無力感
,我是做樂隊的,我男朋友是寫的,他常常對我說看藤原圭的會有一種自卑感,覺得這麼好的故事自己永遠也寫不出來,當時我並不瞭解他的感受。現在總算明瞭了。這張唱片裡的歌,我也一首都寫不出來。」
「難道基因的力量真的如此可怕嗎?」
「我們也要反省一下,為什麼這麼有才華的人生前我們竟然不知道她的名字,我們的社會還有多少這種被埋沒的人才?」
「藤原圭生的孩子不會又是某個領域的絕世天才吧,天吶,以後藤原會成為曰本文化界的第一門閥世家吧?」
「嗯,最近藤原圭新連載的《賭博默示錄》也非常精彩。」
……
賴於這三首歌在紅白歌合戰的驚豔亮相,有馬桂香和井上森又、有馬間齋的人氣也得到了巨大的增長,甚至民間有聲音希望這三人能轉型歌手。
轉型歌手是不可能的,但是因為這三首歌而實現人氣方面的增長的確是藤原圭的初衷,見目的達到,藤原圭也頗感欣慰。
不過這還不夠,藤原圭還得繼續努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影的前期拍攝工作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了,剪輯也完成了一半,再過不久,就可以正式殺青了。
這部電影剛開始的時候,由於是剛組建的團隊,磨合不足,所以一開始總是有點手忙腳亂的,藤原圭也恨不得一天十八個小時待在劇組。現如今漸漸平穩了下來,藤原圭也終於要操心一下自己其它的事情了。
比如說,收購水波製作。
水波製作股份的售賣似乎不怎麼順利,透過藤原圭在公司內部打聽到的情況,水波製作社長內田倉見一開始提出的價碼根本無人接受。
不過這倒也是在他意料之內,討價還價嘛,先把價格開得高高的,給人還價餘地,最後的目的總是要賣高價的。
不過其他人也不是傻子,不會被他這種手段迷惑,而且這種手段也有副作用,有的人覺得他開出這麼高的價格根本沒有誠意,索性直接不談了。
其實內田倉見一開始也想使用一些春秋筆法,比如說趁著藤原圭的合約還沒有完全結束,趕緊把公司賣出去,欺騙一些不知道內情的人,但是曰本商場上的傻子,早已經死於第一輪經濟危機了,現在活下來的都是人精,不會輕易被他欺騙。
所以內田倉見最近向有收購意願的人提出的價格,比較以往,接地氣很多了,但是還是耍了一點兒心眼兒。
藤原圭則覺得,現在是時候出手了。
司馬圭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