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藤原學長又要拍攝新作了,這次的新作品是大熒幕電影!」
「太好了,會是再一部《告白》那樣的電影嗎?」
「可惜都是新作,要是藤原老師能操刀自己的作品就好了。」
「我聽說水波製作要開啟他們的招聘計劃了,我們可以去試試。」
「早聽說了,我最近在最佳化簡歷,就是為了能去投奔藤原學長。」
在公開製作決定後,水波製作也刊登出招聘啟示來,向校園和社會公開徵集人才,而且不是臨時工,而是長期員工。這也讓東京文藝大學的許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意動,紛紛投遞簡歷。
就連緒方真代,本來都打算放棄傳媒業的工作,在家開披薩店了,但是現如今也整理起了簡歷,想要抽空去試試運氣。
而利賀田奈奈子則不需要,她現在已經算是水波製作的合作編劇了,只要能拿出像樣的作品,隨時都可以簽訂合同。只是最近似乎創作受到了阻礙,劇本一直沒什麼進展。
看來從家到編劇的轉型之路並非一路順遂,寫和寫劇本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利賀田奈奈子之前寫靠的也是多年的閱讀經驗和才氣,轉為編劇後,卻總是感覺劇本進行得不夠順利。原因是少了創作劇本的經驗。
而當初之所以參加比賽的時候寫劇本寫得那麼順利,也是因為不知者無畏。因為並不瞭解劇本的寫作規則,所以幾乎是按照的方式來創作的。
而這個劇本雖然獲獎了,但是獲獎後負責評委的一干編劇卻告訴她,這個劇本雖然故事很不錯,情感很動人,這也是之所以它能獲獎的原因。若單論故事的話,甚至不亞於優勝獎獲獎作品。但節奏問題很大,若想要實際進行拍攝要進行很大的修改,否則拍攝出來的東西的節奏會很奇怪,劇本畢竟和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編劇,光靠家的經驗還是不行,還要經過學習才可以。
藤原圭也告訴她,這世上任何的創作,本質上都是命題作文,根據已有的主題和規則作為框架,在框架內進行創作。沒有絕對自由的創作,想做一名好的創作者,反而不能過於隨心所欲。
利賀田奈奈子這時再一次地意識到了自己和藤原老師的差距,對方能夠堪稱絲滑地轉型,是因為對方是藤原圭。是個千載難逢能力超群的作者,而換做自己,可能還要沉澱個一年有餘,才能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電視劇作品。
於是利賀田奈奈子買了許多的編劇叢書開始學習,還去專門上了有關的課程。然而越上卻越感到有些迷茫。
隨著編劇專業知識的積累增多,利賀田奈奈子也感覺到了過去的寫作方法有很大的問題,但關鍵是之前的寫作方法已形成某種習慣,根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掉的。
就算強行去改,後果也就是她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去寫了。
於是整整一個星期,她都是幹瞪著稿紙發達,深刻體會到了作家難產的痛苦,感覺發際線都快提升了。
無奈之下,利賀田奈奈子只好打電話給藤原圭尋求幫助。
藤原圭接到電話後,思考了片刻,給了她一個電話號碼,讓她去找電話裡的人,讓二人合作,互相幫助。
利賀田奈奈子打了電話,電話裡的人是一個聲音有些慵懶的年輕女人,女人報了自己的地址。利賀田奈奈子便簡單梳洗了一下,就拎著包帶著自己的作品,坐車去目標地點了。
按響門鈴後,一個身穿白色絲質睡衣的女人開門了,女人沒有打扮,看上去還有些疲態。她上下打量了利賀田一眼,問道:「你就是電話裡的那個人吧,利賀田奈奈子……前不久水波賞的獲獎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