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東京文娛教父> 第三百二十六章:合作方的重要性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二十六章:合作方的重要性 (1 / 2)

一個小時前,藤原圭收到了白井英二的電話。

關於藤原圭的新電影企劃,終於有了迴音。

公司高層被電影版《白夜行》弄得心有餘季,在聽到藤原圭打算再拍攝一部懸疑電影的時候,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

哪怕是有著不敗紀錄的藤原圭,也不足以打消高層們的顧慮,畢竟電影和電視劇、的盈利模式都不一樣。對於電影來說,時效性非常重要,一部電影一般只會在電影院上線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若非特別賣座,根本不會延期。

比電視劇和的期限都要短,電視劇的放送時間以季度計算,一部電視劇的放送時間一般都在一個月左右,哪怕一部劇前期不被看好,經過一兩個月時間的口碑積累,收視率都會逐漸向上爬升。有的劇甚至開頭也就10個百分點出頭,但是到了終集播放,收視率卻接近25甚至30。

就更不用說了,一本書哪怕不暢銷,書店老闆也不會把它燒燬,頂多放在書架的頂層和底層之類不起眼的角落裡。有的在剛剛上架時賣的不好,結果兩年後因為某種契機大賣,這種事也是很普遍的。

比起這兩種文化產品,電影在商業上風險要更高一些。所以製片公司就更在意風險控制,對於題材、故事、主創和演員的選擇更加謹慎。

《白夜行》的失敗讓松日映畫本能地排斥懸疑題材型別片,至於藤原圭,雖然這傢伙很厲害,但是《白夜行》也是由他原作的電影啊,會不會他根本不擅長創作適合搬上大劇場的故事啊?

說起來,這傢伙做電視劇和寫雖然很厲害,但是在創作商業電影領域,履歷算是一片空白。這不是沒有可能啊。

畢竟跨界這種事並不簡單,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

別拿《驀然回首》舉例了,那種在電影節上試播的短片,和商業電影根本沒有可比性。

高層的疑慮其實也是白井英二的顧慮,但是作為製片部門的高層,減少製片計劃無異於限制實權,白井英二也有打翻身仗的打算。

而藤原圭則是為數不多能讓他看到翻盤希望的人。

白井英二思考了一夜,最終決定,再賭一把。

白井英二利用自己的專務的身份,在高層會議上,終於說服了社長,本來今年打算製作的四部小成本電影,也縮減到了兩部,省下來的資金都用來投資給藤原圭。

然而也只有一億兩千萬,剩下的錢還需要藤原圭自己去找。

白井英二把這個訊息告訴了藤原圭,藤原圭在電話裡感謝了白井英二,然後又約了個時間,打算細聊這部電影的企劃。

結束通話電話以後,藤原圭隨便扯了張白紙當賬本,計算電影的拍攝成本。

他前世做過製片人,瞭解如何計算一部電影的製作成本,他跟白井英二說的兩億製作經費,不算撒謊,但也的確是保守估計,還要或多或少考慮到損耗方面的問題。所以藤原圭粗略計算後,成本預算定為三億円比較保險。

….

松日映畫願意出資1億2000萬,那麼藤原圭好需要搞到另外1億8000萬。

要自己出嗎?藤原圭心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