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入黃金和原油的機會來臨
最近黃金價格飆漲,這兩天卻又暴跌,原因是什麼?普通人如何參與黃金投資?
短短一週,黃金價格連續衝高停不下來!上週現貨黃金價格持續飆升,截至3月20日收盤,現貨黃金上漲3.78%,突破2000美元/盎司,最高達到2009美元,日內創近11個月以來新高。
二級市場上,A股黃金概念股大幅上漲,次新股四川黃金上市11日錄得11板,本週漲幅超61%,上市以來漲超211%。基金表現上,黃金主題ETF本週平均漲幅達3.51%。
黃金價格上漲原因,主要有三個:
第一自然是歐美銀行業的危機。
美國的矽谷銀行、簽名銀行等多家銀行宣佈破產,歐洲的瑞士信貸陷入危機,投資者無疑會有恐慌情緒,而黃金作為避險品種,無疑就受到資金的追捧。
在美聯儲近乎瘋狂地持續加息之際,在美國抑制通脹只能靠“低於預期”來取得成績之際,一個巨大的副作用突然出現了——有美國科創企業“救命稻草”之稱的美國矽谷銀行,還是沒有抓到自己的“救命稻草”,倒閉了。
好在美國財政部、美聯儲、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於當地時間3月12日及時發表聯合宣告,宣佈對矽谷銀行存款進行“兜底”,全球市場的緊張情緒才略微好轉。3月14日,矽谷銀行宣佈恢復營業,一家中國企業表示,在矽谷銀行的存款已可以全額使用,並未受到損失。
對儲戶來說,矽谷銀行的危機似乎告一段落。但對市場而言,擠兌風險仍未散去,恐慌情緒仍在蔓延。
這就要從矽谷銀行的“光速”倒閉說起——當地時間3月8日,矽谷銀行的流動性危機露出端倪,僅僅兩天後,矽谷銀行宣佈破產,由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接管。此外,之所以引發全球震驚,還因為美國矽谷銀行作為擁有約2000億美元資產、全美排名第16的銀行,此前一直因獨特的“投貸聯動”模式而被銀行界仿效,就在今年2月還登上了《福布斯》雜誌“2023美國百大銀行”榜單。
當“銀行界的寵兒”突然失寵,猶如石子投入湖心,整個美國都陷入不安之中。3月9日,美國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富國銀行和美國銀行四大銀行的股價大跌,總市值蒸發約500億美元。
甚至,全世界開始擔憂,此次事件是否會同2007年著名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倒閉那樣,引發連鎖反應,導致一場波及全球的金融風暴?
“明星銀行”“光速”倒閉的原因分析
回顧矽谷銀行倒閉發生的48小時,會發現矽谷銀行面對流動性危機時的決策選擇錯誤,直接導致了此次破產發生——
當地時間8日,矽谷銀行宣佈為回籠資金滿足客戶需求折價出售了一部分資產,虧了18億美元。聽到風聲的投資者和儲戶便紛紛要求提款,9日當天提款規模就高達420億美元,造成10多年來美國最大的銀行擠兌。同時,矽谷銀行嘗試增發股票以彌補損失,但卻沒有得到投資者支援,9日股價暴跌60%,最終導致銀行失去“回天之力”。
然而,這僅是本次事件的集中表現,導致危機的核心原因早已潛伏在方方面面。
首先要追溯到矽谷銀行成立時形成的特色模式。這本身就是一家“跳出傳統思維”的銀行,創始人比爾·比格斯塔夫和羅伯特·梅迪亞里斯在成立之初,就瞄準了矽谷不斷湧現的創業企業,其願景是“幫助個人、投資者和世界最具創新性的公司們實現其雄心。”此後,矽谷銀行便逐步成長為科技行業、初創企業和科技工作者之間的主要金融渠道。
但恰恰是與科技行業的緊密聯絡加劇了它的麻煩。在新冠疫情期間,科技股受到重創,科技企業大量裁員。隨著融資環境的收緊,不少客戶企業紛紛來向矽谷銀行提取存款。
而另一方面,矽谷銀行由於此前“將雞蛋裝在同一個籃子”——把大量資金用於買入一到五年期的國債和抵押支援債券,而在美聯儲抗擊通貨膨脹和一系列大力加息舉措打擊之下,債券實際價格大幅縮減,最終造成“浮虧”。
一頭來取錢,另一頭“浮虧”,矽谷銀行只能被迫“割肉”出售資產。而這一處理方式,也讓投資者感到恐慌,從而引發了前文描述的“生死4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