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蘇雲銘的《三俠五義》,我只覺得我們國家的評書再次活了過來。不得不說,這一次的事情,必須要為德雲社的蘇雲銘點個贊。”
“原本還以為評書漸漸消沉,這個時代的人早就不喜歡那個時候的東西。可現在卻讓我看到了整個行業的第二春即將到來。一切全部都是蘇雲銘的功勞。”
“蘇雲銘,當之無愧的評書大師。正是他讓我們看到了這個行業,重新燃起了希望。在這裡我代表老一代的評書藝人,對你說聲謝謝!”
最後,還在上面艾特了一下蘇雲銘。
發文的人是一個已經淡出人們視線的老藝術家。
這位老藝術家以前也是說評書的,可後來漸漸地就消失在人類的視野之中。
而如今他又重新的出現,而且還是和蘇雲銘聯絡在一起!
“謝謝蘇雲銘為評書做的一切。”
有人在微博上公開發文,這個人大家都認識,著名的曲藝藝術家李廣龍老師。
“我師父讓我對蘇雲銘說聲謝謝,同時,我也向蘇雲銘先生說聲謝謝。”
又一個藝術家在微博上公開發聲,在最後全部都艾特了一下蘇雲銘。
一個,兩個……
甚至是十幾個藝術家都出來了!
他們的每一句話都是在感謝蘇雲銘,在誇讚蘇雲銘。
特別是其中還有兩個老化石級別的人物,他們的出現,把所有的人都看得一愣一愣的。
“關於蘇雲銘所做出的貢獻!”
京城大學歷史教授展浩的微博上出現這麼一個標題的時候,頓時引起無數人過來參觀。
一方面是因為對方的身份,另外一方面是因為對方在文章中提到的人。
“說起蘇雲銘先生,我最先對他的認知是一位相聲演員。再到後來我覺得他更適合當一名歌手。可雪蓮獎結束後,我覺得他唱的京韻大鼓也很受歡迎。直到如今,一段評書又引起了關於他的風波。”
“以前的人總認為有天之寵兒,我想蘇雲銘先生就是這樣的寵兒吧。不知道的人或許覺得不屑一顧,可只有當你真正研究了才明白,一個正常人想要做到蘇雲銘先生如今的地步是有多麼的困難。”
“我問過李廣龍先生,我問他想要說一段評書要學多久?他告訴我,如果只是說一段的話,估計兩三年也就能學會了吧。我也問過劉明海先生,我問他想要唱一段京韻大鼓需要學多久?他告訴我,想要唱的出來一天就可以,但想要唱的好,最少也需要五年。”
“我曾經和於老師交談過,於老師告訴我任何一個想要上臺表演的相聲演員都要進行三年最基礎的培訓。而且還要在後臺觀摩一段時間。等到什麼時候不怯場,不懦弱,面對眾人說話嘴皮子利索的時候,才可以真正的走上臺。”
“要知道,這些都是最簡單的。但蘇雲銘先生是最簡單的嗎?很明顯他不是。”
“就是這麼一個天之寵兒,如今又把評書帶給我們大家。而評書的歷史往上可以追溯300年,他講述的故事更是縱橫上下5000年。”
“看到那麼多的人喜歡聽蘇雲銘的評書,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正是因為蘇雲銘才讓這些人喜歡上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對於這一點我對蘇雲銘先生真的很敬佩。”
“我也希望蘇雲銘先生能如大家所願,做一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肩負起這個時代,我們傳統藝人振興傳統的責任!”
……
這一次真的炸出了不少人,特別是京城大學歷史教授的一番話,更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