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日不落盛唐> 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變(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變(三)

在將始畢可汗的頭顱斬落之後,拓跋史蜀對著旁邊計程車兵說道:“將這個昏庸無道的可汗的頭顱拿下去傳閱三軍,隨後用他祭旗,用以告慰三軍屈死的將士在天之靈。”

這個時候俟利弗設突然單膝跪向拓跋史蜀,對他說道:“三軍不可一日沒有統帥,草原不能一日沒有可汗。阿史那咄吉世已經失去了長生天對他的庇佑,現在已經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我現在願意推舉拓跋大人作為草原上的新任可汗,希望拓跋大人務必不要推辭,畢竟現在只有您才能擔得起帶領突厥人走向復興的重任。我願將生命託付給您,願意聽從您的差遣。”

事已至此,旁觀的人便都已經明瞭了這些事情的詳細緣由。於是便也是學著俟利弗設的樣子跪倒在地,振天高呼:“我等皆願推舉拓跋大人為新任可汗,拜見可汗!”

拓跋史蜀連忙上前一步,雙手託扶著俟利弗設將他從地上扶了起來,同時對著臺下的眾人說道:“大家的心意我已經明白了,我願意接過你們的託付。只要我們大家團結一致,那麼將來在寒冬到來之時南下牧馬的事情便是指日可待了!只是現在我們身處的地方還不安全,漢人的追兵不久之後便是會趕到這裡。此時留在這裡硬扛那些漢人軍隊鋒銳的進攻勢頭顯然是不明智的決定,因此我現在命令三軍即刻拔營撤回梁國境內,與梁師都的軍隊匯合之後再行休整之事。”

有了拓跋史蜀的命令之後,整個軍營便是又開始忙碌了起來。突厥人此行西進雖說沒有掠取很多的財富,但是武威郡百姓是匆忙撤離的,所以難免沒有什麼遺落之物。因此從武威郡各個荒廢的村落間搜刮來的財富便也著實是一筆不小的數量。無論什麼時候,只有腰包裡有了錢才能實現自己的一些構想。拓跋史蜀此時也是明白這些道理,於是便是派了自己手下的心腹軍隊先行押送著這些財物向東行進前往梁國軍境內。

與此同時,突厥人散落在外面的騎兵遊哨也傳回來訊息說在軍營西北面以及西南面各發現一支漢人軍隊正在向著自己大營這邊進軍,遠遠觀察看到他們行進隊伍十分整齊,秩序良好。想必一定是派來追擊的軍隊中的精銳所在。於是拓跋史蜀毫不遲疑的下令放棄掉所有還未收拾起來的物資,命人將這些物資堆在一起,隨後放了一把火將他們全部點燃之後,便是帶著軍隊跟隨著先前押運財寶的軍隊的後方一起向梁國境內移動。同時拓跋史蜀為了儘可能的拖延漢人軍隊的追擊,命令軍隊每經過一個村落之後,一定要放火焚燬村落;軍隊過橋之後同樣要破壞掉橋樑。並且命令整個軍隊在抵達梁國境內之前都不許下馬,所有吃喝休息之事全部都在馬背上進行。

所幸這些事情對於突厥人來說也算得上是家常便飯了,在馬背上休息雖然說沒有在帳篷中溫暖舒適的羊毛毯上休息來的愜意。但此時突厥人為了自己活命,此時也是顧不上許多了。相反拓跋史蜀這個命令在突厥士兵的眼中竟然變成了一個重視自己手下士兵生命的仁愛的將領形象。

“參謀長,前線追擊計程車兵發回來訊息說對面突厥人已經撤退了,先前宿營地點遺留下來的物資被焚燬,現在向著來時的方向撤退了。而且,而且他們為了拖延我們軍隊追擊的速度,放火焚燬了他們途經的所有村落,毀掉了他們撤離路上的橋樑。”軍梟走進指揮所,向莊伏狄報信說道。

“嗯,突厥人退兵了便好。命令軍隊放棄對突厥人的追擊,現在立即著手撲滅各村落的火勢,立即著手修繕被損壞的橋樑。步步為營的向著與梁國的邊境緩步推進就好。切記步步為營,千萬不可以輕敵冒進,給了突厥人反撲的機會。這一場武威保衛戰,我們已經算是勝了,接下來只是戰果多少的問題了。此時千萬不要因為輕敵從而讓我們這一次勝利的戰果縮水了。”莊伏狄點了點頭之後,對著軍梟說道。

到了這個時候,莊伏狄的心中一直懸著的石頭總算是落了地。他在接連發布了幾道軍隊的調令,重新佈置了武威郡面向梁國邊境的防線之後,便是將自己手中餘下的軍隊都交給了武威郡的郡守李文,讓他們配合李文將向西逃難的武威郡的百姓們都送回他們先前所居住的村落中。同時協助修繕那些村落中毀於戰火的部分,這一部分也是需要人手的,那裡畢竟是為了得到勝利而戰略放棄的地方。所以此時這些損毀的部分所造成的損失便是都落在了官府的頭上,這部分的損失還不算大,因為畢竟有軍隊提供勞動力來修繕損毀的部分。因此官府只需要給這些百姓補償一些無法去修復回來部分的損失,同時擔負起修繕時所使用的物料資金以及給修繕人手所準備的一日三餐即可。

真正讓莊伏狄皺眉頭的是手中這份將近兩千人的陣亡名單,雖說打仗難免不會死人,但是僅在武威郡這一場時間並不算長的拉鋸戰之中就損失瞭如此之多的人手,即使是順利的擊退了突厥人的進攻但也是說出來不算很好聽的戰績。損失如此之大的原因是因為在防守武威郡的時候冒險啟用了過多的新兵,然後在編制軍隊的時候又因為新兵的加入,將軍隊中老兵的比例稀釋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底線上。讓軍隊中的老兵能夠發揮的骨幹作用十分的有限,而且突厥人進攻勢頭的兇猛又遠遠地超乎了莊伏狄的預料。

李文淵定下的規矩是,一旦士兵陣亡,那麼官府負責替這些士兵養育他們孩子到成年。如果沒有孩子,則是替他們為父母養老送終。如果沒有父母也沒有孩子的話,那麼則是將這名士兵接下來二十年的軍餉仍舊按月的發放給他的遺孀,直到遺孀改嫁為止。雖說李文淵並不倡導自己治下的民間女性為亡夫守節的習俗,但是人們腦海中根深蒂固的觀念卻不是一時半刻可以扭轉過來的,所以這才出臺了這樣的一條規定。

&nbsp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