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上校竟是非常認可徐諾的這個想法,朝著他豎起了大拇指。
“且不說能不能成,咱們至少把這麼一個獎項先立起來,然後再逐漸的擴充其影響力,你說是吧老徐?”
羅偉上校又繼續說道。
甚至都給徐諾規劃了起來。
“是的嘛。”
徐諾當然是點頭,笑著說道:“那老羅,你覺得如果成立這樣一個獎項,如何命名呢?”
關於命名科學獎項這個事兒,確實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當然了,目前還只是徐諾在跟羅偉上校閒聊,至於最終具體是什麼情況,還得再深入的斟酌一下。
但兩個人今天可以說是一拍即合,都認為國內應該成立一個世界級別的科學獎勵系統。
國家科技獎是獎勵國內為國家科學科技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一個獎項,僅只是侷限於國內,算得上是國內最大的科學榮譽了。
如果徐諾準備成立一個科學獎項的話,那麼可以由徐諾來出錢,成立科學獎基金,併為該獎項提供豐富的獎金。
在1895年的11月27日,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在他逝世前一年寫成的最後一份遺囑於巴黎的瑞典挪威俱樂部簽訂。
根據這最後遺囑所述,他的遺產將用於建立一系列獎項,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因此設立這五個諾貝爾獎的資產佔諾貝爾總資產的94%,大約有3100萬瑞典克朗!
諾貝爾獎之所以能夠成為了如今全球最具科學榮譽的獎項,一個是源於當初諾貝爾他自己的影響力,另一個原因那就是這個獎項會有一筆豐厚的獎金了!
影響力?
徐諾有!
因為他是現實版的鋼鐵俠,冷聚變技術的掌握者,新元素的創造者,無論是科技工程,亦或是科學理論等領域,徐諾都在國內外的圈子裡面具有著不凡的影響力。
否則的話也不至於當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人聽說國內的科研團隊要使用LHC做科學實驗的時候,都在討論著科研團隊名單裡面有沒有那個赫赫有名的徐諾!
而獎金?
錢嘛,徐諾更不缺了。
徐諾的真實集團涉足科學研究、科技研發、娛樂傳媒、工業製造、生物醫學等諸多領域,其業務早就不侷限於國內了,工業製造生產的產品,遠銷海外,手辦周邊每年賣得是不亦樂乎,真實集團正在朝著世界五百強企業的頭部區域一路狂奔而去。
而徐諾的身家,也是每年都在突飛猛進!
影響力和錢,徐諾都有!
那麼徐諾也一樣可以成立一個科學獎項!
就像羅偉上校剛才說的那樣,先把科學獎項成立起來再說,後續再慢慢擴大影響力,甚至是與西方的諾貝爾獎進行競爭,只要這個科學獎項在各領域,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取得的成就超過了諾貝爾,那麼這個科學獎項自然而然的就能成為全世界科學的象徵與代表了。
“如果是你自己出錢的話,那當然是直接以你的名字命名啊。”
羅偉上校只是簡單的思考了一下,便這般建議著說道。
“有道理哦。”
徐諾雖然是比較認可羅偉上校的這個觀點,但還是小手一揣,謙虛的說道:“這樣會不會太自戀了一些?”
“咳咳,老徐,你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