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雎,驗證分析一下粒子碰撞實驗的資料。”
在襄城的國家大型粒子對撞實驗中心這邊進行了第二次鈀同位素新元素的實驗後,徐諾還是有些不甘心。
除了國家大型粒子對撞實驗中心這邊的超算對資料進行分析計算之外,徐諾還往自己的AI關雎和大型超算反覆的進行驗證。
然而。
這第二次的實驗結果,仍舊是和第一次一樣的。
看似好像很接近徐諾想要的鈀3新元素了,然而這個透過粒子加速對撞創造出來的新元素它不太穩定。
衰變速度雖然比起第一次實驗要慢一些,但仍舊是以一個“肉眼可見”一般的速度在進行衰變。
不穩定的新元素,可不是徐諾想要的新元素,這意味著它根本就沒辦法用來當做冷聚變反應堆第二代的催化劑。
“看樣子,裝置引數已經調到極限了,在不斷加速的過程之中,粒子穩定性的問題不太好解決啊。”
這時餘教授有些面帶失落的來到了徐諾的身前,總結了一下兩次實驗失敗的最大機率原因。
徐諾也認可餘教授分析的這個失敗原因。
襄城的這個國家大型粒子對撞機,它的粒子加速器是可以將粒子加速到實驗完美所需的一個速度,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問題在於裝置還是過於“小”了一些,使得一圈又一圈的加速,讓高能粒子束流在實驗裝置之中的穩定性出了一些問題。
最終便導致了高能粒子束流碰撞產生的“新元素”達不到徐諾想要的鈀3那種穩定的要求。
“可是.”
徐諾不由得嘆息了一聲,皺起眉頭說道:“襄城這個國家大型粒子對撞機,已經是我們國內唉。”
說到此處的時候,徐諾不禁想到了多年以前的一個事情,一個關於華國要不要花費巨資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的爭論。
這裡指的巨資可不是幾十億或者是幾百億那麼簡單,而是上千億!
並且斥下這筆巨資後建造出來的大型粒子對撞機,可不是襄城目前的這個大型粒子對撞機裝置所能夠相提並論的,屆時或將超越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LHC,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型粒子對撞機!
針對這個問題,國內的相關領域頂尖科學家們,可以說是進行了一番激烈的爭論。
並且不管是支援的,還是反對的,那都是國內赫赫有名的大科學家。
其中以國科院的院士、國科院高能物理所的所長,王院士一方表示支援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哪怕這一套用於高能物理研究的裝置需要斥下巨資。
而反對的一方,則是以國內偉大的物理學家,國科院的楊院士為主。
無論是支援建造這耗費巨資的超大粒子對撞機的一方,還是反對建造的一方,其實都有一定的道理。
以歐洲的LHC為例,便是透過該裝置,確認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並且還確認了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分佈測量結果為3.2兆電子伏特!
這個號稱“上帝粒子”的東西,其物理研究意義可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有不少人都說,大型粒子對撞機,將會是人類未來不斷發展理論科學的一個重要基礎!
不過國內楊院士等人反對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的理由其實也非常的充分。
首先就是這玩意兒實在是太貴了,華國想要建設超大對撞機算得上是一件十分浪費時間和金錢的工程,因為它的建設成本不會少於兩百億美元,而且這還只是初步的估計。
以歐洲和美利堅那邊的經驗和資料來看,後期一般還要多次的對大型粒子對撞機進行追加經費,而且建成之後的大型粒子對撞機運營費用肯定也不會低。
由於國家每年的科研支出都是有規劃的,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勢必就會擠壓其他領域的科研經費!
其次就是國內的物理學家數量比較少,而能夠在研究領域使用對撞機的物理學家更加的少,這也就意味著斥下巨資建造的超大粒子對撞機建造完成之後,其使用的頻次或者是“價效比”,就大打折扣了。
還有一些諸如超對稱粒子只是一個猜想,沒有其他的實驗證明它的存在,如果試圖發現這個粒子,更加的是猜想中的猜想等緣由,這使得斥巨資建造超大粒子對撞機看起來就不是那麼的划算了。
至少在當時爭論時期的那個階段,看起來是沒有必要建造的。
雙方的爭論在當時還引發了不少網友參與其中,紛紛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時至今日。
國家漸漸對大型粒子對撞機裝置重視了起來,但是由於經費、建設速度、規模等原因,至今為止歐洲的LHC仍舊是在執行的世界最大的大型粒子對撞機。
“徐教授,我們已經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