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歧的神國,本非封閉式的劃分成三大區域,區域與區域間環境殊異,實際空間卻是相通的,妖王聖靈完全可以去神廟轉轉,尋常聖靈一樣能登上天柱峰俯仰美景。
只是不知緣何,神道或仙道卻涇渭分明,無形間的界限實在分的太清楚,對立的環境,對立的聖靈,有點老死不相往來的架勢。
有時候看著那清清楚楚的界限,凌歧都會懷疑神國是不是已經被分割成了兩個完全獨立的部分。
唯有狹小的科技區域,隱隱和神道相合,充斥著越來越多的聖光。
神域的聖光,仙境的彩霞,將凌歧的神國渲染的美輪美奐,一面是巍峨的神廟群落,一面是雄偉的高山峻峰。
神域中聖歌瀰漫,聖靈們齊聚廣場讚美著唯一的真主,用自己的信仰提供著微薄的力量,反哺賜予他們一切的神。
隨著環境的變化,這股信仰之力匯聚的速度一下提高了五成有餘,當然對於神國的晉升,它依然杯水車薪。
充當神域意志核心的,是凌歧從魔戒位面帶回來的巨神像,它的本質極為普通,只是後天被神力侵染,又賦予了崇高的使命,所以一直都在潛移默化的受到改變。
單純從力量角度出發,巨神像的戰鬥力已經比如今的凌歧更強,強了好幾倍,幾乎與一般狀態下的二郎神相當。只是它並不具備不滅的屬性,因此只能充當核心處理器使用,負責排程聖靈的日常祈禱和信仰之力匯總。
仙境中祥雲似海,雲海松濤起伏,擎天巨峰孤立。
諸多盤繞在天柱上的靈脈,如同蜂擁爭鼎的諸王,都搶著一步昇天之機。
而地底正在休養生息的那條靈根,則如同靜靜雌守的天子,保二爭一,再不濟也守得住自家一畝三分地。
可惜仙境方面還不具備意志核心,所以以上看法都是凌歧一廂情願的忖度。
靈脈匯聚的趨勢究竟有何成因,他自己也說不清,單單有種莫名的感觸和冥冥的感悟。
其實無論對於聖靈妖王,或者仙境的環境變化,凌歧都還做不到指使如臂。他能命令妖王去做任何事情,但不能時刻把握它們的心理狀態,更無法做到絕對意義上的心靈相通。他也能夠隨意改變仙界的地理環境,可無法阻止環境再次發生變化,更無法推倒諸如天柱峰之類天成的東西,除非他想自毀長城。
以小博大,憑2級神國之基再立仙土,本來就是風險極大的做法。只要結果還能令人接受,凌歧就不認為那是什麼損失和麻煩。
搖身一變,凌歧化作虛無遁入地下,他要去靜距離的觀察一下那條差點讓他丟掉老本的罪魁禍首。
很快,他來到紫色的龍頭靈脈旁,伸“手”觸控著它。
一些不知來源主宰還是獲悉神國還是來自靈脈本身的訊息,讓他很快弄懂了這東西的意義。
這種有著龍形的靈脈,已然不是什麼靈脈,而是真正的靈根,大地的靈根!
它完全可以充當一方仙俠世界的能量核心,陸地上的靈氣核心之地!
不過按照訊息的描述,當新的大地靈根出現,所有靈脈應該都如同朝拜君主的臣子一樣,匯聚至周圍才對,卻不知為何沒有引起那種異象。很可能因為它只剩半條,又或者輻射位面的等級本就很低,即便過渡到仙俠世界,靈根的層次也是極低的。
至尊寶生活的位面未必有多高階,但好歹有著不少高階層次的人物,等級應該不會很低。
以弱國之君,憑什麼統御強國的臣民。
若非凌歧獲得的那些靈脈,大都也是自彼界凡間的靈山勝地截獲,不是五行山那種極其特殊的靈山,更不是仙界的仙山,只是一些普通的、最多算是等級較高的寶山。
可想而知,凌歧將他獲得的靈脈定義到最多七級,不但不低,反而虛高了。
假如凌歧真能找到五行山的靈脈、或者仙界的某種靈脈一併帶回來,很難說這大地的根基還能不能穩守一方。
強國的小臣小吏對於弱國之君多少也有些敬畏,強國的大臣權臣,可不會真把什麼小國的國王放在眼裡!
凌歧離開地底後,心中若有所思。
這半條靈脈害他不淺,弄得他被追殺至此,雖然根本是由於他的貪心,可既然頂住了風險,總該有所回報。而它明明蘊含著龐大的仙靈之力,漏出一點半點都是好的,卻偏偏敝帚自珍,不肯漏出一絲,實在沒有覺悟。
所以對於這條靈脈,對於它目前的情況,凌歧並不是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