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到那時,巫醫們便可以透過群體施法,來發出有足夠殺傷力的高頻超聲波。
而在‘聲訊應用端’,由於超聲波極易在大氣中出現衰減,所以除了先前所說過的、利用‘巨魔特種波段’的‘近距離直接音訊通訊’之外,它暫時就沒有更好的表現了。
而後者‘次聲波’,則與之剛好相反。
其聲波頻率低、波長長,繞射強、衰減小、傳播距離遠,因此在‘聲訊’領域有著更為廣闊的應用。
更具體的說,對次生波的應用通常見於,中距、中遠距、遠距、超遠距四個聲訊區間之內。
由於此四者所使用的都是‘4’以下波頻,所以其收發之訊號已經不再支援,以‘可識別音訊’的形式被大腦所直接理解。
因此,若是還想利用其特性進行訊息傳遞,則無論發出端、還是接收端,都需要相應術法或圖騰的輔助,並透過對約定編碼的轉譯,來實現有效應用。
其中,‘中距離’特指‘10100公里’區段內的聲訊傳遞,主要使用‘5級次聲頻段’來實現。
巫醫們對聲波術法的應用,實際上還晚於擁有圖騰技術的時間,所以在術法化後很快就被進行了圖騰化;
而圖騰化的成功,則順利讓這種手段的應用者,從巫醫層面得以繼續向下延展,使之有了更廣泛的使用場景。
在早期,由於教育的不到位、且因為戰爭需求,因此該類別圖騰的使用者還被限定為巫醫學徒;
因為只有他們,才擁有著能夠在短時間內,將之應用方法掌握的能力。
但隨著教育的普及、隨著教育方法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普通巨魔也得以透過專業學習,陸續有了將之應用的能力。
而他們,就是現如今執政府與軍隊中,通訊員、通訊兵等技術性巨魔的主力。
這些技術型巨魔並非巫醫,也並非巫醫學徒;
對於他們來說,的確能在術法與圖騰的加持下,將波頻接受範圍繼續向下延展至極低的區域;
但在進行實際應用時,他們的訊號識別能力卻是被限制在了‘5級次生波段’,即‘10100公里中距離聲訊區間’之內。
因此,這也是軍隊與執政府的常規單兵通訊極限,若想要再向更遠處延伸聲訊有效傳遞距離,就必須使用接力的方式來進行。
至於更低的波段,由於訊號已經與自然背景產生了相對嚴重的混雜,其程度已經超出了普通巨魔的大腦即時識別範圍,所以也有著相對更高的應用限制存在。
其中,100公里至500公里這個區域、即定義中‘中遠距離聲訊區間’內的資訊傳遞,需要利用‘6’頻段的次聲訊號來達成;
而這個區間內的訊號,就得由更多、經過更嚴格訓練的技術員,在一系列複雜演算手法之輔助下,才能夠從複雜的訊號背景中去篩選、解析出自身所需要的那部分資訊,並將之進一步轉譯為文字。
通常來說,只有進行過專門學習的巫醫學徒、以及部分業務能力極為出色的專業通訊兵,才能完全勝任這個工作;
而他們,理所當然的也成為了執政府通訊部、軍隊指揮總部的最中堅力量,承擔了相應的高階別資訊傳遞任務。
至於更向下的‘7次聲波·遠距離’與‘8至10次聲波·超遠距離’領域,則已經並非‘普通腦’所能達到的程度,它們是分別屬於巫醫和進階巫醫才能‘利用’的特殊波段。
在這兩個波段範圍中,聲波的頻率已經降到了一個極低點,且其中混雜了極其複雜的自然背景音;
若沒有一個強大的大腦支援,現階段根本無法利用紙筆演算,來在這種種雜音中尋找、並解析出一個特定的訊號。
其中,絕大多數巫醫的大腦算力,被限制在了對‘千公里內遠距離’範圍訊號的識別上;
這部分非進階巫醫們,雖然其肉耳識別範圍,還處於4至+4這個正常區間之內;
但他們透過術法能力加持,可以在肉耳上限與下限之外,再行拓展出3個頻段等級,使他們的聲訊號接收區間達到7至+7這個區間,且還有足夠的腦力來解析出其中自己所需要的那部分訊息。
如果按照黑森林的大小,來為他們的能力做一個估算的話.....那這些巫醫們,應當能夠從本部接收到來自黑河西岸三號分基地的次聲訊號。
至於現有的四位進階巫醫,在這方面卻又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