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準備的燈謎不多,便將此題留給下一位吧。”女子嫣然一笑,“官人若想知曉謎題,只消於此處暫歇片刻即可。”
“多謝……”
中年文人遺憾搖頭,只好退到一旁。
女子則看向眾人:“不知可有哪位官人知曉此題謎底、又想上來猜一猜的,只消答對三題,雁瑤便贈燈籠一個,或是店中美酒一壺。”
一時外頭眾人面面相覷。
宋遊差不多看出來了——
上去猜燈謎,猜對三個,便能送一燈籠,如果猜不對,似乎也沒有別的懲罰。
這青樓是很聰明的。
青樓向來不缺錢,服務物件正好以文人士人為主。猜燈謎的活動面向文人士人可謂精準,尋常老百姓猜不出來,猜得出來的人又要臉,無論如何他們店也不可能因此虧了。說不定今夜生意還會很好。
“喵?”
“……”
宋遊便抱著貓走了出去。
盛妝女子見是一名道人,也沒有任何怠慢,並且在見到道人抱著一隻貓後,眉眼更是柔和了幾分,屈身與他行禮。
“先生,有禮了。”
“逸州山人,宋遊,有禮了。”
“先生也是來猜燈謎麼?”
“想要試試。”
“便以剛才那道為題。”女子說道,“不知先生可有答案?”
“可是石磨?”
“正是!”
女子笑著說道。
“石磨!”
旁邊那名中年文人愣了一下,只稍作思索,眼睛便一亮,喃喃著重複一遍,這才對道人拱手道:“如此簡單,在下竟猜不到,真是慚愧……”
“不敢不敢。”宋遊也連忙回禮,“只是足下少有接觸石磨罷了。”
“此詩甚妙,不知娘子可否將寫有此詩的燈籠售予在下?”
“官人若肯在店中喝兩壺酒,聽一支曲,或是賞一支舞,小女子將之贈予官人又何妨?”女子說道。
“好!”
文人立馬叫上朋友,進了店。
宋遊則向女子行禮:
“在下佩服……”
“先生謬讚了。”盛妝女子立馬一笑,似乎得到一名道人的誇耀比得到常常做店中主顧的文人士子的誇耀更令人欣喜一分,隨即才說,“先生可有做好答第二道題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