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簡單,卻工整而巧妙,若給初學的兒童學,定是極好。”身邊有文人聽見了,不由出聲讚了一句,“不知先生是從何處聽來?”
“太久了,已忘了。”
“可惜……”
“是啊。”
道人也頗有些感慨。
等與此人擦肩而過,他才低下頭,繼續看向懷中貓兒。
貓兒也仰頭把他盯著。
“聽不懂……”
小聲得只有宋遊才能聽見。
“就是說,遠遠的看去,看得見山的顏色,湊近了聽呢,水又沒有聲音,所以這個東西是有山有水的。但即使到了春天,花也不會凋謝,人走過去鳥兒也不會被嚇跑。”宋遊循循善誘,“三花娘娘覺得是什麼呢?”
“是什麼呢?”
“要提醒一下三花娘娘嗎?”
“提醒一下三花娘娘!”
“咱們家中就有。”
“家中就有!”
“……”
“……”
道人低頭看貓,貓兒抬頭看道人。
“我經常看的。”
“你經常看的~”
“……”
“……”
道人表情無奈,眉眼柔和。
貓兒眼中一片清澈,滿臉認真。
“掛在牆上的。”
“……”
貓兒神情終於有了點變化。
沒想多久,她便眼睛一亮,擺脫了清澈的愚蠢與無知的好奇,卻沒忘記壓低聲音:
“是畫!”
“雖然咱們家掛在牆上的只有畫,但是三花娘娘能一下子想起,也是非常聰明瞭。”宋遊對她說道,“在下佩服。”
“?”
貓兒疑惑的把他盯著。
過一會兒,她才收回目光,想像往常一樣回應,卻發現那簡簡單單的一句“對的”今日卻是格外的難以說得出口,於是只得轉移話題:“那現在這個馬兒燈籠是三花娘孃的了嗎?”
“自然,三花娘娘猜中了,也就將這個燈籠贏過去了。”
“贏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