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書山坐落在春秋古國帝都金陵城西北方向。
山並不高,最高的山峰不過三百丈,佔地卻極為寬廣。
金陵城方圓上百里都是天書山的覆蓋範圍。
天書山之所以取名如此,是因為半山腰有一神秘山谷,從遠處看去,山谷如同一本半開的巨大書卷,故此得名。
除了形似,天書山更是中原修煉者做夢都想踏入的修煉聖地。
因為這裡不但天地靈氣濃郁,天書谷內還暗藏著無數奇珍異寶,幾百年來,不知多少人從中得到好處,自此平步青雲,山雞變鳳凰,自此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富貴生活。
當然,要想進入天書山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先不說山內不知道哪位陣法大能建造的那些危機四伏的法陣機關。
單是守山的八千金甲侍衛就足以讓那些剪徑小賊望而卻步。
金甲侍衛來自春秋古國皇室。
金陵城依山而建,春秋古國近水樓臺先得月,早在建國之初就把整座天書山納入了自己的囊中。
只是,春秋古國的開國皇帝深知懷璧其罪的道理,建國後不久就聯合各大宗門,制定了一套進山尋寶悟道的規矩,這便是九甲大比的由來。
九甲大比五年一度,只有最終勝出的少年才俊才有資格進山悟道參法,對貪婪蠻橫的修煉界來說,這種漫長的等待和寥寥幾十個名額自然無法填飽他們的胃口。
可面對春秋古國的上百萬大軍,和八千護山金甲侍衛,就算是號稱中原第一宗門的樂府劍閣也不管輕易冒犯,何況是其他宗派?
天書山有內山外山之分。
外山樓宇林立,房舍遍野,是人人可以涉足的居民區。
至於內山,那是進入天書谷的門戶,由重兵把守,就不是誰都可以隨便進出的了。
八千金甲侍衛,就像橫隔在天書山上的一道天塹,把內山外山分成了兩個完全獨立的世界。
今年又是五年一度的九甲大比。
不知道什麼緣故,這一年的大比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在金陵城舉辦,而是跑到了千里外的泉羊城。
面對皇室的決定,那些在往年大比中抓住機會賺的鍋滿盆滿的商賈們自然是憤憤不平的。
可再不滿也只能嘴上發發牢騷,面對皇族的決定,除了接受,生活在帝國庇護下的普通百姓又有什麼辦法呢?
大比的結果很快傳到金陵城。
一個繼魔師之後幾百年來第二位連奪九甲的少年的名字一夜之間傳遍了整個帝都。
金陵百姓和修煉界還沒從震驚中緩口氣。
帝國滅周的訊息也在最短的時間裡流傳了開來。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戰報不斷傳回帝國,傳回帝都。
什麼爆熊戰士和周軍發生巷戰。
什麼三萬龍嘯軍攻城。
什麼支援的二十萬大軍和虎豹兵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