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會稽郡東冶縣西北方百里一處谷地。
會稽郡兵與追出營寨的兩千餘昌賊相互結陣戰在一處。
冷兵器時代步卒對戰很血腥,但都是在儘量保持己方陣型的基礎上再攻擊對手,兵陣的作用就在於透過與隊友的合作,讓兵卒不至於幾面受敵,甚至破壞了對方的兵陣之後,可以幾個人同時對付一個敵人。
就像現在這個較為平整的緩坡處,兩方人馬為了破壞對方的陣型,不停的付出鮮血甚至是生命,而後方的主將卻無情的看著,並不時調配兵力補充到己方薄弱之處。
看著雙方來回拉扯的陣線,虞澤有些不滿意。
這些郡兵戰力竟如此之差,在兵力佔優、又有地形優勢的情況下,依舊打得這般吃力。
看來此次要想全殲昌賊是不太可能了,虞澤準備改變戰術目標,只要取勝即可。
東冶縣的昌賊是會稽境內最大的匪患,多年來橫行於會稽東南部,打劫商隊、欺壓鄉民、無惡不作,還曾數次威脅過東冶縣城。
這樣強悍的賊子只要能佔的便宜,打擊一下對方囂張氣焰,虞澤便可以回去交差了。
畢竟聶郡守只是讓他領兵討伐賊寇,至於做到什麼程度還不是自己說了算,只要面子上過得去,又展現了自己的能力就行。
這些昌賊鬧得再兇也就是在這些偏遠之地,怎麼也威脅不到自己家族的利益……
而先前在他指揮之下攻破的幾處山寨,不是賊人較少,就是戰力極弱、毫無作戰經驗、甚至連兵器都沒有拿著木棍上戰場的普通百姓,以郡兵同樣羸弱的戰力還是應付有餘的。
稍強一些的就是黃山寨了,不過在內應的幫助下也沒遇到太大阻礙,只是不慎讓其頭領逃掉了……
可現在東冶的昌賊顯然不同,這些賊兵一看就是經歷過不少戰事,從容不迫的列陣與郡兵對抗,幾處區域性都隱隱佔優,若不是郡兵依仗一些優勢,恐怕都很難維持雙方相持的局面。
不過虞澤也並不慌張,現在的戰事可是按照他預想的劇本在推進,目前局面只是看似不利,會稽郡兵依舊有不少優勢,而且自己也還有關鍵牌面沒打。
好歹這些賊子已經離開了自己易守難攻的巢穴,這就奠定了虞澤不會大敗的基礎。
若是他們一直堅守於營寨之中,虞澤還真沒什麼辦法,如果命令郡兵強攻,必定是傷亡巨大……
昌賊敢於一路追來,有太過囂張自信的原因,也是虞澤前幾日示弱之計的結果。
整個會稽郡兵四千餘人到達昌賊營寨附近之後,虞澤便命令周軍候率千餘先鋒軍至賊寨前方挑戰。
透過多次小規模接觸的詐敗,虞澤成功的塑造了郡兵戰力羸弱、完全不堪對戰的形象,以至於後來先鋒軍佯裝不敵撤退,昌賊二當家就直接帶著兩千餘賊眾追了出來。
不過這位二當家可沒有上頭,他在追敵的同時派出大量的斥候,以偵察追擊途中可能的埋伏。
昌賊斥候利用出色的偵測技巧和對附近地形的熟悉,讓虞澤安排的伏兵無所遁形,只得走出藏身之地正面對戰,於是雙方才形成了當下的局面。
“我觀賊子尚留有餘力,還請都尉親自領中軍前壓,待賊子疲於應付之時,周軍候再突襲而出,必能勝之!”
虞澤輕搖蒲扇,胸有成竹的說道。
會稽郡兵也不全是戰力低下的廢物,至少虞澤知道周軍候的本部二百人就還不錯。
周軍候是廬江周氏旁支,畢竟有家傳兵學傳授,又有少數族中骨幹支撐,並且全數配有戰甲,在四千郡兵中絕對算得上精銳了。
虞澤自然也把他們當成了破局的關鍵,所以一直讓他們藏於暗處沒有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