幷州雁門郡廣武縣。
就在呂布斬殺了羌人頭領歐陽那古的同時,盧植也率軍收復了這座城池。
當然,這其中花費的代價相比收復原平縣之時就少了許多。
由於兩座城池周邊地形、敵情大致相似,盧植便把十幾日前在原平城下的設想全都付諸實施了。
他先將軍隊分為三部分,分別在廣武城北、西、南三門外紮營圍困,然後派人每日在城下喊話勸降。
不過也有一個小調整。
那就是盧植下令數千騎軍提前下馬,除去少數斥候及先鋒軍,在據廣武城百里外建設馬匹營地將戰馬儲存,然後與步卒一同步行行進至廣武城下。
也許是城中叛賊見盧植軍並未帶騎兵前來,認為他們追擊速度較慢。
圍城沒幾日,盧植剛下令麾下軍隊從三面城牆開始佯攻,是夜城主賊將就帶著千餘賊軍出東門而逃……
盧植並沒有安排伏擊,而是讓丁原迅速帶二百先鋒騎軍拖住叛軍,然後讓騎軍迅速回去取馬追趕,自己則帶領步卒攻城。
主將都跑了,剩下的都是些被抓來做苦力的民夫,自然也就一鬨而散,哪還有人守城。
而對於那些戰力低下的叛軍,既然放棄了城牆的保護逃走,那也就沒什麼威脅了……
盧植入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榜安民。
這可不是出個檄文告示貼出來就完事了,而是需要官吏帶著兵卒的反覆喊話、解釋安撫,畢竟多數民眾可是看不懂告示的……
雖然盧植並不是廣武縣的官吏,甚至不是雁門郡的官吏,但他還是這麼做了。
在攻進原平縣時,他也是這麼做的,雖然他現在屬於武職,這種涉及內政的事完全和他無關,這麼做也不會得到朝廷獎賞,但盧植覺得自己應該這麼做。
過了一日,確定城內民眾生活秩序基本恢復之後,他才率軍離開,臨走前還留下兩百步卒等待新任廣武縣令到達。
離了廣武縣半日,盧植便看到垂頭喪氣的丁原率先鋒騎軍返還。
這讓他有些意外,畢竟返回後方取馬的騎軍才剛剛超過他們的腳程,怎麼丁原這麼快就回返了?
難道那些叛軍就真的如此不堪一擊,連兩百騎軍都擋不住嗎?
不過看丁原沮喪的臉色,盧植又覺得不像。
待丁原走近稟報,盧植才知道,原來是他身後這位義軍小將的加入,才使得戰鬥這麼快就結束。
“在下雁門張遼,字文遠,聽聞中郎此番重整邊防、戡平叛亂,特來軍前效命,還望中郎不棄!”
丁原講了下回軍緣由,身後的張遼便上前一步,抱拳半跪說道。
“聽聞丁校尉所說,文遠武藝不凡,率義軍百騎直入敵陣、陣斬敵將,果有其事?”
盧植看著略帶血漬、渾身一股肅殺之氣的張遼,十分的喜愛,帶著欣賞的口氣問道。
“此乃叛將之首級,遼獻於中郎,以作投軍之禮!”
張遼聽罷也沒說完,起身回到戰馬身旁,取下綁在馬腹上鮮血淋漓的頭顱,再轉身抱拳說道。
“哈哈哈,如此我大漢北境又添一員悍將,軍中不講俗禮,文遠快快請起。”
盧植一邊扶起張遼,一邊爽朗的大笑,然後接著說道:
“文遠既有斬將之功,且為軍中軍候,待此戰結束,另作計較。”
盧植說完,看了一眼一旁斜視張遼的丁原,並朝他頷首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