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四章 (3 / 3)

而且他們還能感受地脈,不論在哪裡作戰,他們都能已最快的速度,勘測完周圍的地形。

同時他們感受地脈的能力,讓他們跟人形雷達一樣,可以感受到附近敵軍的數量。

任何人出現在他們周圍都會被他們發現,所以在戰場上經常出現的被偷襲的情況。

在法家人身上基本上沒有出現過。

而且不但在戰時,他們可以發揮出極大的作用。

在閒時他們還可以進行農耕,而且因為擅長土法,他們效率極高一個人耕種的土地,就能比得上數百名普通百姓。

不但如此,他們還擅長泥人陶俑之術。

他們可以控制土壤化作如同人一樣的陶俑,並賦予它們以動能,讓這些陶俑如同士兵一樣作戰。

這種控土化作陶俑之術,是商鞅所發明的。

商鞅變法之前,秦國在有一個很殘忍的制度,那就是人殉。

其他國家雖也有人殉,但數量並不太多,只有秦國的人殉制度是數量最多且瘋狂的。

秦國貴族以巡葬的人的數量和質量為榮,互相攀比。

以至於愈演愈烈。

比如當年春秋時的霸主,秦穆公就曾將近百名大臣一同殉葬,至於陪葬的奴隸那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這種殉葬制度,讓大量的勞力和賢才都被毫無意義的消耗掉了。

而且這種人殉制度,也讓大量的賢才不願意前往秦國,畢竟誰有不想位極人臣後,突然被殉葬。

因而到了戰國時,秦孝公而父親,秦獻公就開始廢除人殉。

只是推行的並不順利,後來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開始變法。

商鞅在變法時,也推行廢除這種人殉制度。

他採用的方法,就是透過這些活靈活現的陶俑,來代替活人進行殉葬。

在商鞅變法後,這種人殉制度基本上被廢除了。

取而代之的是在墓室內,埋葬陶俑的風俗。

之後秦始皇陵內也埋葬了大量的陶俑,這並不是秦始皇的特殊癖好,而是秦國的風俗。

雖然商鞅最後還是,被反撲的貴族跟五馬分屍,給變法和秦孝公做了陪葬。

但他製造這種陶俑的技術,和他的變法成果一起豆被法家保留了下來。

對於敵軍來說,這絕對是噩夢,當年秦國統一六國,法家人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造了太多的殺戮,當年覆滅六國以後,如日中天的法家。

卻突然受到了六國冤魂的反噬,全都變得瘋瘋癲癲起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