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潛龍訣”中,除了開闢“龍脈”的內容,能夠幫徐行完善內天地的構造外,還有一點也令他受益匪淺,
那便是其中記載的風水、星象之學。
其實,徐行也不是沒有接觸過與之類似的武功。
當日在九空無界中,他就曾經在慕容龍城手裡,領略過“斗轉星移”的意境。
這位慕容家先祖,完全把“斗轉星移”闡發成一種斡旋北斗、注生定死的霸道武學,與“山河潛龍訣”正是不謀而合。
並且,徐行如今體內還蘊藏著鐵木真根據戰神殿穹頂那幅周天星圖,凝聚出來星空拳勁。
以“斗轉星移”、“山河潛龍訣”為基礎,三種武學已經相互配合、印證,就讓徐行對“星斗橫天”、“周天星圖”一類的意境,領會得更加深刻。
不過,一來到武當地界,徐行無法控制地從這種體會中清醒了過來,只因那撲面而來的十陽氣勢,實在是太過強烈。
徐行睜開眼,屹立魔龍之首,眺望遠方,一眼就看見了那個獨坐天柱峰山顛的魁梧身影。
此人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左腿盤起,右腿垂下,隨意晃盪,一隻手按住左邊膝蓋,一隻手撐在大腿上,支起頭顱,四處張望。
瞧他這副神態,不像是傳說中超凡脫俗的得道高人、橫推當世的真武化身,更沒有十日橫空的霸道囂烈之氣,倒像是市井中的浪蕩子。
——而且是那種想要和狐朋狗友出去晃盪,卻因為種種原因,被禁足家中的浪蕩子。
看到背上載著數十人的魔龍,那人一下子站起來,目中放光,猿臂輕伸,輕輕晃了一晃,天柱峰前的濃郁雲海便被撥開,露出一條直通峰頂的道路。
除了面色古怪的徐行外,所有看到這魁梧大漢的正道高手,甚至包括厲工這位魔門大宗師,都不由自主地深吸了一口氣,顯出前所未有的崇敬神色。
畢竟,眼前之人,乃是張真武!
神念極其敏銳,亦擅長感受情緒變化的徐行,當即察覺到在抵達武當山的這一刻,即便是那些再敬畏成吉思汗的宗師,心中亦湧現出一種光明向上的情緒。
只一個身影,就能給人如此濃郁的勇氣,這樣的人,徐行亦只能用偉大來形容。
所謂太極,就是偉大到極點的拳法,毫無疑問張三丰這個人,亦是偉大到極點的人。
張三丰的名氣、功績雖然都是當世無雙,並且是斷層式地遙遙領先,但真正有幸見過他的人,在江湖中其實很少很少。
因為自從天下會創立後,這位名義上的大龍頭便始終居於武當山,以一己之力,鎮壓破碎空洞,再不履塵世。
畢竟這種鎮壓,需要張三丰時刻運轉十陽境界。
而靠近武當山後,不要說是實質性的真氣,光是他身上自然溢散開來的精神氣勢,就已非是尋常意義上的武道高手所能承受。
唯有碧空晴、凌渡虛、厲靈這樣的強者,才有資格走上天柱峰,面見張三丰,但時間亦不能夠太長。
只不過,當看清楚山上那人的相貌時,浪翻雲、範良極對視一眼,亦和徐行一般,露出了有些古怪的表情。
其實浪翻雲在遵循自己體內深藏那一抹劍意,用出“真武七截劍”後,心中僅剩的些許疑惑,就已煙消雲散,確認了教導自己的魁梧漢子,便是張三丰本人。
但當他真正見到張三丰,用自己的雙眼來見證這一切時,心中仍是不由得為之震動,知道和見到,終究是截然不同的事。
一旁的範良極,面色甚至比浪翻雲,還要更為古怪。
他一想到這位人人稱頌的老前輩,竟然會語重心長地教導自己,所謂“盜亦有道”的道理,就感到一種強烈的反差。
而跟在兩人身邊,一直以來都鬧騰不已的猴子,卻忽然變得無比乖巧,站得端端正正,好似被私塾先生注目的蒙學孩童。
靠近天柱峰周遭三里後,在徐行眼中,無處不在的十陽真氣,已經凝聚如團團烈日,好似將整個天柱峰,都變成了神話傳說中,十日所浴的暘谷。
不同之處在於,日出暘谷,亦會落於虞淵,可張三丰真氣所化的十日,卻已然懸於此處數十年,無休止地普照人間,將光芒灑落天地,永不落下。
靠近天柱峰方圓三里地界,魔龍眼中都流露出些畏懼光芒,它亦察覺到充盈其中的恐怖力量。
比起吞納四海靈機的戰神殿,天柱峰周遭的十日真氣,要更具毀滅性與破壞性,才令魔龍這種天地異種,也感到一陣不適。
徐行跺了跺腳,魔龍便乖乖地降落下去,在天柱峰下的山道中,伸展龍軀,開闢出一塊平地,令眾人都能落下。
徐行則是看向最高峰,頭也不回地吩咐道:
“以諸位如今的狀態,貿然上山,只怕會有些困難,便暫且在此處休息,我先同厲兄一道,前去拜會張真人。”
饒是眾人再如何渴望與張三丰交流,也有自知之明,是以沒有反對徐行的決定,只是目送著他和厲工兩位大宗師,朝峰頂飛馳而去。
兩人手中還分別帶著從戰神殿取出的火紅球,和那似龍非龍之怪物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