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徐行和厲若海的腳程,從三峽到峨眉,其實也費不了太久的功夫,只不過,出於種種原因,他們並沒有趕得很急。
其中之一的原因,便是在等待可能會因為鍾仲遊之事而襲來的“陰癸派”高手。
雖然和谷凝清相識不久,但徐行還是頗為欣賞這個頗有男兒豪氣的小姑娘,所以,他也想在儘可能在這七天內,幫谷凝清解決完手尾問題。
當然,如果實在這群人不來,徐行也做好了先去搗毀“陰癸派”窩點,再慢慢趕赴東島的準備。
反正如今距離六月六日的期限,還有兩個多月,時間仍算是寬裕。
除此之外,徐行也在等了盡將訊息傳回去,引得言靜庵出山。
峨嵋山這座傳說中的普賢菩薩道場,對他來說,就是一個頗為適合論道講法的地方,當然,若是當做戰場,亦算是不錯。
最後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在被“陰癸派”追殺的過程中,谷凝清的真氣、體魄都已瀕臨極限,難以負荷高強度的趕路。
而厲若海的“嫁衣真勁”由於性質太過剛強暴烈,在這種時候便難以發揮作用,不得不讓徐行出手,精心調養。
其實,按徐行自己的想法,大不了再擠出一滴精血就是了。
他在修煉“大金剛神力”後,體魄和氣血又有提升,比起傳說中吃了就可以長生不老的“唐僧肉”雖然還有一段距離,但說是吃一口益壽延年、強筋壯骨,卻沒有任何問題。
谷凝清的修為比之當日的厲若海,都還有一段距離,以徐行如今的體魄修為,一滴血完全可以解決全部問題。
不過,谷凝清自己卻拒絕了這種方法,並且悄悄告訴徐行,不想讓自己好得太快。
徐行對谷凝清的心思,自是洞若觀火。
他雖然不認為谷凝清能夠得償所願,但畢竟只有七天的時光,幫些小忙也是無可厚非,便也沒多說什麼,只是按照少女的要求,嚴格控制她的傷勢恢復進度。
其實,和谷凝清相處一段時間後,徐行也漸漸看明白了這個小姑娘的想法。
谷凝清其實很清楚,以厲若海說一不二的性情,一旦有了決斷,不要說是七天,就算是七年、七十年,也絕不會改弦更張。
但小姑娘仍是提出這個賭約,無非就是想和心上人多相處一段時日罷了。
至於這種相處對她來說,究竟是好是壞,谷凝清也已無餘力去思考。
對這種微妙且苦澀的少女情懷,徐行自然不會說破。
不過在旅途中,他儘量和谷凝清聊些別的東西,教導少女這顆心不必只是在皮囊中打轉,而是要放到更遼闊的天地中去。
甚至於,徐行還拿出來自己從蕭秋水身上,領悟出來的部分“忘情天書”精義,傳授給谷凝清。
谷凝清當然知道,徐行此舉的深意,他只不過是想自己在七天之後,真正面臨別離之時,不至於太過傷懷。
並且,谷凝清還明白,更深層次的原因仍在厲若海身上,因此,彼此心照不宣的兩人,反倒是在旅途中越發親近。
其實詳細說起來,谷凝清和徐行的共同話題,還真不算少,甚至可以說是很多。
首先,從武功上,“雙修大法”源於天竺秘術,帶著濃郁的佛門風格,徐行亦極為精通此道,甚至可以根據一些密宗法門,給予谷凝清點撥。
其次,谷凝清久在雙修府中,對天下景色都頗為好奇。
可她前後兩次行走江湖,一次被厲若海護送回家,一次被陰癸派追殺,皆無機會去親眼見證這一切。
而徐行卻是一名走遍天下,且不止一座天下的老江湖了,每每谷凝清對某地某處的景緻好奇,他往往都能侃侃而談。
厲若海雖然這些年來,為了挑戰天下高手,也走過了不少地方,但她的心思都放在鑽研武學、研究對手上,根本無暇分心景色。
是以,厲若海感覺自己有些時候,雖是站在他們兩人旁邊,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局外人。
更難受的地方在於,無論徐行還是谷凝清,都是極其擅長察言觀色的人物。
一旦注意到厲若海開始沉默寡言,他們又會不約而同地把話題往武學上帶。
一次兩次還好,次數多了,厲若海對這種特殊的“照顧”也回過味兒來了。
是以,她每次見到兩人這種不約而同、心有靈犀的舉動,就感覺胸口堵得慌,谷凝清也注意到這一點,卻是眼神微妙。
厲若海其實一向是個善於收斂情緒,且收斂得很好,甚至可說是深藏不露的人。
畢竟在原著中,就算是還在襁褓中就被“他”收養,勝似親骨肉的風行烈,也是直到最後關頭,才意識到這位師尊對自己那無比深沉且渾厚的愛意。
但如今這個“她”,畢竟只有十七歲,又是女兒身,還修煉了“嫁衣神功”這種武學,一時控制不住情緒,也是再正常不過。
因此,在第三天午後,終於有些憋不住的厲若海,藉著為谷凝清補身子的由頭,主動離開了小團體,一頭鑽進了深山老林中。
看著她氣呼呼的背影,谷凝清眯起眼,薄櫻淡唇抿起,流露出風情萬種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