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到了午門外引起了眾官員的驚愕,王公公咋到這地方來了,他不跟著皇上嗎?但看到王承恩笑嘻嘻的和張平說著話,所有的人更加驚愕了,這個人是誰呀?互相打聽大家都不知道。
有人看清了張平居然穿著五抓蟒衣就更驚訝了,目前能穿五抓蟒衣的就兩個人,一個是皇上,一個是太子,還有兩位可以穿五抓蟒衣的就是永王和定王,那兩個王子年齡小不上朝,就是上朝也不會到午門外這地方,直接跟在皇上身後就行了。
難不成藩王家來人了?大家覺得應當不是,國家有規定,沒有經過皇帝批准,藩王和後代是不能離開封地的,即使是藩王家裡來人了,也不用來參加早朝呀?怪事!
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王承恩拱了手後就回宮了,張平也不理會大家的眼光,反正上朝了大家就知道老子是誰了。
今天參加朝會的有三個公爺,分別是定國公許允楨、英國公張世澤、成國公朱純臣,候、伯就比較多了,一大群。
本不想來的太早,但還是來早了,張平就到了一個官員跟前,“你叫啥?”
官員回答:“兵部朱國壽!”
“什麼職務?”
“員外。”
“你看看太康候來了沒有?”
朱國壽看了看,“來了。”
“那個?”
朱國壽給張平指了一下,張平看到有一個六十來歲的個子偏高的不算很胖的老頭,就點了點頭。
他之所以要問誰是張國紀,則是張國紀算是他外公,要是張國紀在朝堂上說話了,不管咋樣,自己一不能覺得張國紀說的不對、進行反駁,二是有人敢對張國紀無禮,自己不能身手旁觀,你娘,這是我在這個世界上唯三的長輩之一,誰敢對我外公不客氣,那我就對誰不客氣。
張平的唯三,就是張嫣、張國紀和張國紀的老太太。
至於朱由檢、周玉鳳、袁依媛,那不能算長輩,只能是皇帝、皇后、貴妃。
當然了,人家要當自己的長輩完全是可以的,按說也是長輩,但自己不能往上貼,這是原則。
當然了,在慈寧宮他已經喊了袁依媛嬸孃,那是出於禮貌。
當然了,張平也知道沒有人敢對張國紀無禮,真要是那樣,首先皇帝朱由檢就不答應,萬一呢?這些公侯裡有好人嗎?
五鳳樓上鼓敲了三遍,官員們開始進入午門。
按照規定,文武官員按照左文右武的規定分別從掖門進入,張平現在的職務是中軍左都督,屬於武官系列,屬於,他從右邊的掖門進去了。
進門後大家在金水橋前列隊,張平就站在了不前不後的中間,又引起了眾人的眼光。
但進了午門後就沒有人敢說話了,值班的御史盯著呢,敢隨便說話,值班御史肯定要來糾正,說你,你就要聽著,事後,人家還要記錄在案,還要報告皇帝呢,說起來不是大事,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另外,也鑑定了一下你對皇家的敬仰程度。
靜鞭響了,官員們開始站著隊向後面走去,穿過皇極門,最後進入建極殿按規定站好。
朱由檢從後門進來了,王承恩一幫太監跟在身後,然後,朱由檢在御座上坐下,除了王承恩,其它的太監站在一邊,而錦衣衛則守衛在宮殿的周圍,門口則站著二十多個身穿飛魚服的錦衣衛挎刀肅立。
在鴻臚寺官員的吆喝下,所有的官員對著朱由檢行三叩九拜大禮。
朱由檢撒視眾臣,在武官佇列中發現了張平,招收示意張平上前。
“各位臣工,今天早朝,朕先給大家介紹一位愛卿。”
示意的官員都看著張平。
這朱由檢說話有毛病呀!所有的臣子都是臣工,怎麼到了張平這裡變成愛卿了呢?
“各位臣工,他原名叫張平,乃太后的本家侄子,已經為朝廷出力幾年了,前一些時候,周遇吉將軍死守寧武關,打退了李自成,周遇吉將軍最後被流寇砍傷三刀,身中上百支箭,差點為國捐軀,最後就是被張平救下的,你們也看到了就是他這樣的一個青年竟然敢在流寇幾十萬大軍的圍攻下救出周遇吉將軍,可見其多麼的英勇,感念張平的功績,經皇后提議,朕已經令張平拜在太后膝下為子,賜名朱慈煊。”
“有一件事兒大家可能都知道了,昨天朝廷查抄了煙閣的回回,這些回回私通流寇,也是朱慈煊偵破的,錦衣衛要仔細進行審查,揪出首惡,根據朱慈煊的建議,首惡必懲,脅從不問。限三日內提交審問結果。”
接著朱由檢就笑了笑,“朕本來是準備封朱慈煊為王的,但朱慈煊堅決不受封,真特授予他中軍左都督職務,希望朱慈煊再立新功。”
朱由檢說完,所有與的人都看向張平,哇!這青年怪不得穿五抓蟒袍呢,原來已經是太后的義子啦,皇上還賜名,算是皇家的人了,應該!應該!不過都感到驚愕的是,這小傢伙太不簡單呀,竟然敢在幾十萬流寇大軍中救出周遇吉,實在是不簡單,還偵破了回回投敵案,咋這麼牛逼呢?
唯獨驚愕不一樣的是張國紀,這個孩子是他老張家的人?他怎麼不認的,這孩子到底是誰?
唉!這麼大的事兒,嫣這閨女咋就不知道給老爹我提前通報一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