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到了,身後還跟著好幾個太監,有拿這個的,有拿那個的,人人都抱著一堆衣物。
朱由檢看到進來的王承恩不等王承恩稟報就直接問上了,“都辦好啦?”
王承恩笑著,“皇上,只能說辦的差不多,絕對不影響督爺明天上朝。”
朱由檢笑看著張平,“去,讓他們伺候著穿上,讓朕看看。”
皇帝下命令了,張平自然是要換裝的。
這慈寧宮很大,有很多的房子,這大殿只能說的是慈寧宮的客廳,前面兩邊有許多的廊廡,房間有的是。
“去哀家的臥房換吧。”,張嫣說道。
“不用,”,王承恩陪著去前面的廊屋了。
慈寧宮正殿的後面有一座很大的後殿,是張嫣的住所。
女真人信佛,入關後,在皇宮裡設了禮佛的地方,慈寧宮的後殿就是其中的一個,大概是因為在眾多佛堂中體量最大,所以,後來俗稱大佛堂。
張嫣說的就是讓張平去後面她的臥房裡換衣服。
現在,張平是她的兒子,兒子在母親的房間換一下衣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這時候的張嫣非常的無聊,無聊不能概括張嫣的所有,要是說張嫣很無奈應當更準確,朝廷有皇帝管著,六宮有皇后周玉鳳管著,她就沒有什麼事兒了,所以,每天的只要事就是看書,而她讀書非常的雜,慢慢就看起了佛教的書。
這時候,國人最多的是信奉道教,而佛教也很盛行,佛教思想的核心內容便是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發慧,通俗易懂地概括為十六個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佛教的基本教義為四諦說,四諦包括苦諦、集諦、滅諦和道諦。苦諦是把社會人生的一切判定為苦,集諦是講造成痛苦的原因,滅諦就是要人們消滅造成痛苦的原因,道諦是指明解脫的途徑,可概括為八正道。
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壞的命運可以藉著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而這種觀點和張嫣的處境和思想意識非常的接近,所以,張嫣開始信佛了。
換好衣服的張平回到正殿,所有的人都叫好,周玉鳳讚道:“果然是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哎呀!不得了,這下慈煊真是英俊了不少。”
張嫣圍著張平轉了一圈,幫著張平又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不錯!不錯!穿著真合適,王承恩還是會辦差的。”
王承恩聽了非常的高興,“這不都是奴才該做的麼?”
朱由檢也大讚,“嗯!這才像堂堂的大都督,以後,朕再多賞煊兒幾套。”
朱慈烺當然要湊熱鬧了,“哥們呀!你可別到處亂串,要是引起了別人的注意,太后可就慘了,你說這登門說親的太多了還不把太后煩死呀!”
這傢伙也開始學會貧嘴了。
在這皇宮裡,到處都講規矩,由其是做太子,一言一行都有人管著,你要是說話不注意,做事太隨意,別說皇帝不樂意,就是東宮的什麼侍讀學士、侍讀、詹事、喻德都要直接向你開火了,告訴你這不可以那不行。
說笑了一陣後,朱由檢就走了。
這傢伙就是一個勤奮的無人能比的工作狂,今天白天由於太興奮,心思都放在能弄多少銀子上,心情沉穩不下來,所以,晚上要加班將該看的奏章看完。
周玉鳳有點失望,我說皇帝,你不是說晚上住在臣妾的坤寧宮嗎?你這傢伙,一干起事兒來就管不住自己,臣妾是等你還是不等你,你不知道臣妾是你媳婦嗎?哪有你這樣的男人?嫁給你,臣妾算是倒了八輩子黴了。
大家也都知道今天的核心是太后認子,所以,又說笑一陣後,在周玉鳳的提醒下都走了。
人家母子相認,總要留出空間,讓人家母子說說話嗎。
張嫣是說不盡的話,二人說的最多的是老家開封。
張嫣震驚的是後世的開封變的那樣的繁華,太的不敢相信,“咱們開封人傑地靈,到什麼時候也不會錯的。”
誰不說咱家鄉好,關於這點張平是極為贊成的,“太后說的太對了,咱開封人勤勞,善良,能吃苦,各方面非常的優秀,古都文化底蘊那是沒的說。”
問起城市的發展,張平自然要認真的描述一番,引起張嫣不斷的讚譽。
只好張嫣高興,張平就樂意說的更詳細一點,吧開封說的天花亂墜。
其實,後世的開封應該算是全國最沒落的城市之一,各方面都不像是曾經做過皇城該有的樣子。
當然,這和開封不是省會城市有關,要是開封仍然是省會,哪有什麼鄭州後來的繁華。
張嫣最擔心的是黃河。
應當說黃河是懸在開封頭上的一把劍,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出現問題,而一旦出現問題,開封人就倒大黴了。
“黃河,太后不用擔心,黃河水患早就根治了。”,張平說道。
他知道這黃河歷來是國家的一大水利隱患,曾經多次改道,造成了不敢想的災難。先前的黃河一直是流向正東的,經徐州連雲港流露大海,後來改道東北方向流經山東進入渤海。
後世,不僅下了很大的功夫徹底的根治了黃河的問題,關鍵是黃河後來的水流量越來越小,曾經差點斷流,那窄小的流水真的和母親河差的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