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巖把案卷呈給興元帝過目。
興元帝逐字看過名單,氣極反笑:“人還不少。”
這其中就有一位尚書,兩個侍郎,一位閣臣,另外還有已經致仕的一些老臣,至於低階官員就更多了。
當然,這只是章首輔叔侄供出來的人,是單方面的口供。這些人最終會不會被定罪,還要等審問後才有定論。
興元帝把名冊往龍案上一甩,冷冷道:“給朕仔細審問,不論身份。”
“微臣領旨。”賀清宵便要告退。
辛柚這時開口:“陛下,臣也該出宮了,正好與賀大人一起走。”
興元帝第一反應就是反對,可迎上少女澄澈乾淨的眼神,只好裝作雲淡風輕:“嗯。”
阿柚這麼坦蕩,顯得他怪多心的。
於是辛柚光明正大與賀清宵走在一起,出了宮門。
“賀大人有沒有問章友明叔侄,君字印記是否有特殊意義?”
“問過,二人口徑一致,說是取‘君子不器’之意。”
“君子不器,而後國治。”辛柚喃喃,冷笑出聲,“他們倒是會給自己臉上貼金,覺得做的是治國、平天下的偉業?”
明明是盤剝百姓,殺人不見血的一群貪婪之徒。
“他們可能真的這麼想。”
辛柚腳下一頓,微抬著頭看著賀清宵。
她的個頭不低,許是從小吃好喝好還習武的緣故,放到男子中也能混箇中等,可比眼前的男人還是矮了有半頭多。
賀清宵有些受不住這般對視,微微錯開視線,壓抑心頭與臉頰莫名升起的熱度。
他的語氣卻比所想要平靜許多:“一群自恃身份不凡的人聚在一起,行令人不齒之事,打一個高尚的幌子是這類人的慣例了。”
辛柚贊同點頭:“也是,既要又要。”
二人慢慢往前走,偶爾有路人目光投來,因為隔著一段距離不擔心被聽了去,賀清宵低聲問:“陛下願意推行先皇后所提新政嗎?”
作為辛柚最信任的合作者,他自是瞭解新政的具體內容。
新政很好。
這也是除了個人情感,他願意全力以赴支援她的原因。
“那日我提過,今上傾向推行新政。”
辛柚所言留了幾分餘地。
聖心難測,一個每日面對無數國家大事的帝王,說不定就因為某件事改了想法。
“我這些日子常思量此事,今上推行新政的阻礙除了利益受損的官紳富戶這一龐大群體,還有朝野的議論風評。”賀清宵這話可謂推心置腹。
辛柚輕聲吐出兩個字:“輿論。”
“不錯,正是輿論。新政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我常外出辦事,與許多人打過交道。絕大部分普通百姓不識字,不懂政策,他們能聽到的是讀書人的聲音,是鄉紳富戶的宣傳。而這些能傳遞聲音的人,幾乎都是新政的對立者……”
賀清宵談不上飽讀詩書,但這個道理不需要學富五車,憑經驗、憑見識便能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