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三國之東方再起> 第二十七章 大練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七章 大練兵

現在還是夏天,烏桓人很有可能在秋天南下劫掠,特別是沒有這些蛀蟲販賣物資給他們,烏桓人會更加難過。

遊牧民族喜歡秋天南下劫掠的原因有三個,第一,遊牧民族耐寒不耐熱,關內氣候較為溫暖,遊牧民族不適應。秋季秋高氣爽,氣候轉涼,正適合遊牧民族活動。隨著天氣越來越冷,遊牧民族騎兵越打越有勁,越打越有利,中原軍隊不耐寒,越打越吃虧。此外,秋季作戰很可能會拖到冬天,冬季河流結冰會省去遊牧民族騎兵渡河的麻煩,所以遊牧民族往往會選擇秋季犯邊。

第二,遊牧民族生產落後,物資匱乏,一到冬季往往會出現物資缺乏的情況。而秋季正是中原地區糧食收穫的季節,中原地區都會儲備越冬的物資,所以非常有利於他們搶劫。遊牧民族的目標是糧食和財富,他們往往搶了就走,跑回去窩在帳篷裡過一個舒服的冬天。如果他們什麼也搶不到,一旦趕上雪災,很多牧民會熬不過冬天。都是為了出來討口飯吃,大家誰都不容易,遊牧民族出來搶其實也是沒辦法。

第三,秋季是遊牧民族一年裡的農閒季節,他們無所事事,非常便於軍隊的集結,只要部落首領一聲令下就可以召集千軍萬馬,隨時可以入寇中原。而秋季是中原地區農忙收穫的季節,老百姓都在忙著收割糧食,很多士兵和青壯也會返鄉收糧,所以中原王朝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管遊牧民族,所以給了遊牧民族以可乘之機。

但是中原王朝卻沒有辦法,遊牧民族的騎兵機動性強,他們遷徙無常,當初大漢之所以能把匈奴人按在地上摩擦靠的也是騎兵,騎兵的規模小了是送菜,必須要大規模出擊,但是有大規模騎兵的中原王朝實在太少了,到了宋朝直接連養馬之地都沒了,永樂大帝最後一次掃北更是連一個敵人都沒碰到,就像是帶著大軍去草原旅遊了一圈。

右北平郡雖然很窮,但也是北方的邊郡,而且歷史上遼東、遼西和右北平都被烏桓人蠶食了,說明烏桓人有野心,至少對右北平絕對有想法,如果姚傑沒有到來,恐怕用不了多久右北平就會像歷史上一樣被烏桓人吞併。

烏桓人南下劫掠來右北平這種窮地方的人不會太多,但是卻肯定是騎兵,姚傑麾下雖然有上萬匹戰馬,多少真正的騎兵卻只有從洛陽帶出來的那幾百人,剩下的那些雖然也編為騎兵,但充其量只不過是騎馬的步兵,在高橋馬鞍和馬鐙出現之前,騎兵訓練都是要很長時間的,姚傑雖然知道這兩樣東西的樣子,但是還沒來得及打造。

“從明日開始,所有部隊都要開始大練兵,為秋季和烏桓人作戰做準備。”姚傑對所有軍司馬道。

“之前我們只是在進行適應性訓練,從明日開始,嚴格按照本將的練兵標準來訓練,三個月後,本將要見到一支鋼鐵般的軍隊。”姚傑大聲道。

說到鋼,姚傑想起來這個時候的鋼大都是用炒鋼法或者百鍊鋼煉出來的,灌鋼法要到南北朝時期才出現。

炒鋼法是西漢中晚期出現的,炒鋼的出現促進百鍊鋼技術的發展,人們以炒鋼為原料,經過反覆加熱、摺疊、鍛打成質量很好的鋼件。但是炒鋼和百鍊鋼技術還存在一定缺陷,如炒鋼工藝複雜,不容易掌握;百鍊鋼費工費時。

一直到灌鋼法的出現,大大提高了鋼鐵的質量和產量,以前學過機械加工的姚傑正好去了解過灌鋼法,所以他決定找個機會把灌鋼法弄出來。

中國古代鍊鐵比西方晚,但並不代表中國的鍊鐵技術差。

恰恰相反,因為中國的鐵礦大都是貧鐵礦,想要鍊鐵,需要更加先進的冶煉工藝,反觀西方因為有不少富鐵礦,所以鐵器出現的比較早。

命令下去後,所有士兵都叫苦不已,然而並沒有什麼用,姚傑將當初的幾百老兵任命為教官,專門負責訓練,導致這些新兵連偷懶的機會都沒有,不然這些鐵面無私的教官可不會跟他客氣。

看著軍隊開始熱火朝天的訓練,姚傑想道:“訓練量加大,必須要給士卒補充更多的營養,現在軍中缺乏肉類,看來是時候和烏桓人做些交易了。”

第二天,姚傑把新任的土垠縣令吳野找了過了,道:“你之前在右北平待了這麼久,相比對烏桓人也有一定的瞭解?”

吳野不由滿天大汗,他是之前的土垠縣一個小吏,姚傑殺了這麼多人,原本的官員即便被一掃而空,而吳野之前乾的不錯,矮子裡面選個高的,就是他了。

“下官這些年並沒有與烏桓人有過交流,也只是聽說過一些事。”吳野道。

“本官欲從烏桓人那裡購買一些馬和羊,準備讓你去和烏桓人交流。”

“下官一定盡力,只是戰馬可能有些麻煩,烏桓人一般不會出售戰馬。”吳野道。

“沒事,主要是牛羊,戰馬的話看情況。”

以姚傑手上的這些戰馬足矣組建一支七千人的騎兵,短時間姚傑對戰馬的需求並沒有那麼迫切,反而是軍中急需牛羊來補充營養,至於古代不允許吃牛,姚傑表示就右北平這麼點人口和土地,就算把牛拉去耕地也聊勝於無,還不如用來吃肉,反正烏桓人最不缺這些東西。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