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有數的天下雄關,如果不身臨其境,很難想象到會在如潮水般湧上來的精銳明軍面前,顯得是如此地搖搖欲墜。
而城牆上的安南軍士卒,此時顯然沒時間感慨,明軍根本就是全力猛攻,沒有什麼主次之分,他們迫不得已,一面拼命用盾牌擋住飛蝗般落下的箭矢,一面用盡全力地或拖曳、或拉扯著防禦的物資.滾木也好,礌石也罷,亦或是什麼狼牙拍,總之,能阻擋明軍的,此時城頭的安南軍士卒都在竭力地轉運著,然後扔下去。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下面的明軍,把大量的四輪楯車推了出來,“楯”通“盾”也叫盾牌車,楯車上的盾牌由厚木板包覆牛皮、鐵皮複合而成,有時候還會根據具體情況蒙個溼被子之類的,這樣製成的楯車如果質量好的話能達到“小磚石擊而不動,大磚石擊之滾下,柴火擲之不焚”的效果,因此這種戰車又有牌車的別名,是華夏古老的攻城器具,經久不衰,被無數名將所使用過。
明軍的重步兵小隊,就躲在四輪楯車下面,聽著頭頂的“叮叮噹噹”,躲避著滾木礌石的襲擊,祈禱著工部的老爺們在建造的時候有產品標準的要求,不要搞豆腐渣。
“轟隆!”
一塊沉重的巨石砸到一輛最靠前的楯車之上,整個車身立即向內凹陷了幾分,車裡躲著的明軍頓覺一陣心驚膽戰。
在戰爭中,哪怕是經歷過生死的精銳部隊,該有情緒波動的時候一樣會有,只不過老兵會很好地控制住自己,而新兵則會在人體內激素的作用下變得或是瘋狂麻木、或是怯懦到手足無措、大小便失禁
而靠近城牆並不意味著勝利,恰恰相反,這才是攻城的第一步。
後面明軍的雲梯車也被喊著號子的輕步兵們推了上來,雲梯車跟影視劇裡所謂的“雲梯”並不相同,而是有底部配重的車輛,跟後世的消防雲梯其實有點類似,而且上端都是鐵質的,帶有特殊的倒鉤結構,只要卡在城牆上,就幾乎不可能被人力所推翻下去,更不可能被兵刃所砍斷。
明軍重步兵小隊們從一輛輛四輪楯車中出來,手腳麻利地爬上雲梯車,用圓盾掩護著自己的頭臉,冒著箭雨向城頭髮起衝鋒。
這是攻城戰裡死亡率最高的階段,因為守城方通常是不講武德的,不僅佔據高度和防守的雙重優勢,而且通常會使用比較歹毒的防守手段,這也是在古代,為什麼“先登”之功非常有含金量的原因。
城頭,煮沸的“金汁”,也就是糞水,被大量地潑灑了下來,這些糞水裡面還有各種土質助燃劑、以及硫磺等各種作用的東西,對於重甲步兵的殺傷力極大,畢竟盔甲能擋刀箭,但擋不了鈍器和液體,一旦沾染了這些充滿細菌的糞水,就算沒被直接淋中要害,那也會燙傷,然後傷口腐爛發炎,在極度痛苦中截肢或是死去。
城下,有專門負責觀察敵情的明軍士卒看見上面的安南守軍開始潑灑糞水,趕緊大聲地提醒:“敵軍開始潑金汁了!”
隨後,被組織好的神射手們,手持弓弩瞄準城頭。
這就是明軍的應對之策。
因為糞水的鍋很大,一個人是無法完成潑灑的,必須要幾個人放下武器通力合作,而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又必須迫近到城牆邊,把鍋對準了往下倒,盾牌兵都沒法給他們提供掩護,因為一提供掩護就阻礙了潑灑糞水,所以這些人就很容易成為活靶子。
這些被挑選出來的明軍弓弩手的射擊精度很高,很快,這些舉著鐵鍋的安南守軍就開始被點名。
“啊!燙!燙死了!”
煮熟到沸騰的糞水,此時隨著抬鍋守軍的倒下,反而開始在城頭流淌,給安南守軍造成了巨大混亂。
也有一些金汁被成功地傾倒了下來,不過總體而言,對明軍攻城的重步兵造成的影響不是很大。
“床弩呢?上神臂弩啊!”
是的,安南守軍是有點老古董存貨的,因為蒙元滅宋,所以從北面那邊倒騰來的神臂弩,大約已經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此時依然在發揮著它們的作用。
神臂弩,以檿為身,檀為弰,鐵為登子槍頭,銅為馬面牙發,麻繩扎絲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長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長數寸,射三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笴,能輕易洞穿重型扎甲。
由於這玩意不是傳統的腳登上弦的弩,而是利用前方的鉤子作為支點,下方支臂作為支撐,來完成上弦的,所以其拉力通常比腳張弩大的多。
我大明雖然天下無敵,但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大明的弓弩,確實不如鐵血大宋的有勁兒。
明軍在洪武朝也有人建議過老朱仿製神臂弩,明代距離宋代只有一百多年,要是想仿製,技術和樣品上是不存在難度的,根本原因是由於這種弓弩過於笨重,跟明軍的作戰風格不太相符,再加上其他種種考量,最後放棄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神臂弩這玩意是用來對抗重步或重騎,這些重甲單位的。
宋軍的“疊陣”就是專門為神臂弩設計的陣型,專門“以步克騎”,疊陣的核心是放在中軍位置的步兵,這些步兵前方為長槍兵,全部坐在地上,沒命令不準站起來,後面是三排弓弓弩手,第一排為強弓手、第三排為強弩手,這兩排都單膝跪坐在地上待命,最後面的是神臂弓,等放完弓弩,最前面的長槍兵再用槍陣來抵禦重騎兵衝鋒。
可是大人,這都15世紀了,東亞哪來的大規模重甲騎兵叢集啊?
如果只是為了打擊輕甲單位,火銃它不香嗎?
不過不管怎麼說,神臂弩這種重型武器的威懾力極強,可以說是守城方最大的倚仗之一。
“嗖!”
“咻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