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朱高煦親自出馬,一槍將韃靼人的頭人刺於馬下,隨著頭人的落馬,本就因為沒有保護好婦孺而士氣低落的韃靼人也徹底崩潰了,他們紛紛四散而逃。
在草原上作戰就是如此,很少會有大規模投降的情況,一旦戰敗,四散奔逃後重新集結是常事。
朱高煦身先士卒,追擊殘敵數十里,直至確認這個部落的男丁已經被他殺的差不多了,才下令收兵。
這次爆發在斡難河的揭幕戰,明軍大獲全勝,俘虜和斬首的韃靼人數以千計,還有上萬頭牛羊。
戰場上到處都是丟棄的刀槍、弓矢和死傷的戰馬,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血腥味。
朱高煦看著戰場上的慘狀,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他知道,這場屬於他的勝利來之不易,是忠義衛用高強度的長途奔襲換來的。
至於撤軍的命令,朱高煦並沒有立即下達,他讓明軍騎兵在戰場上休整了一段時間,恢復體力和士氣。
然後,朱高煦才命令部隊開始撤退,而撤退時,明軍騎兵依舊保持著嚴密的隊形和警戒,以防韃靼人趁機突襲。
同時,朱高煦還命令部隊將戰場上丟棄的兵器、鎧甲、戰馬、牛羊全部收集起來,作為戰利品帶回營地,尤其是牛羊,這些牛羊能夠為後續的大軍提供補給。
而朱高煦則在與後續部隊匯合的路上,不斷地思考著接下來的戰略,他知道,這場勝利只是開始而已,算是個開胃菜,接下來還有更大的挑戰在等待著他們,那就是如何全殲或重創本雅失裡的西逃部隊。
與此同時,朱棣也收到了朱高煦首戰勝利並安全撤軍的訊息,他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對於朱高煦的出色表現,朱棣感到非常滿意和驕傲,有這樣一位能打仗的兒子在身邊輔佐自己,大明的未來一定更加光明和輝煌。
朱棣,更欣賞戰士。
而透過交叉審訊多名俘虜,明軍也獲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訊息。
——本雅失裡的主力,現在在克魯倫河以北的兀古兒扎河,並且在向斡難河方向緩慢移動。
“本雅失裡知道我們的部隊出現在這裡,那他就絕對不敢來斡難河了,我們追上去,不能讓他掉頭與阿魯臺匯合!”
朱棣深知戰機稍縱即逝的道理,他作出了非常迅速的反應,果斷輕裝簡行,率領騎兵攜帶著二十天糧草立刻動身追擊本雅失裡,甚至把隨軍的炮兵都落下了。
不是朱棣不知道火炮有多猛,而是這時候明軍戰鬥力和人數優勢太大,只需要A上去就贏了,關鍵就在於能不能追到本雅失裡。
“跟隨本雅失裡的只有不到十個中小部落,快!”
朱棣率領的明軍騎兵叢集,經過十三個晝夜的快馬加鞭,最終在兀古兒扎河附近追上了這股敵人。
風捲著沙塵,在遼闊的草原上形成一道道黃龍,天空被厚厚的雲層遮蔽,彷彿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血腥與殺戮。
這裡是明軍與本雅失裡所率領的西逃韃靼諸部交戰的戰場,一片肅殺之氣瀰漫在空氣中。
明軍陣列整齊,將士們身穿厚重保暖的棉甲,手持長矛和盾牌,他們的眼神堅定而冷酷,緊盯著遠方的韃靼部軍隊,眸子裡透露出對戰鬥的渴望和對勝利的堅定信念。
韃靼部的戰士們則顯得狂野而彪悍,他們多數身穿皮甲或者髒兮兮的袍子,戴著氈帽,手持彎刀和弓箭,騎在矯健的戰馬上,準備殊死一搏。
明軍的騎兵實在是太多了,已經從東西南三面包圍了他們,他們退無可退。
隨著一聲令下,明軍的輕騎兵陣列開始緩緩前進,鐵蹄翻飛,塵土飛揚。
韃靼部軍隊也毫不示弱,他們吶喊著,揮舞著武器,像一群最原始的野獸般衝向明軍。
兩軍迅速接近,戰鼓聲、吶喊聲、馬蹄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首壯麗的戰爭交響曲。
戰場上,刀光劍影,血肉橫飛。
明軍將士們或揮刀斬敵,或挺矛刺敵,他們的動作嫻熟而有力,每一次攻擊都讓敵人膽寒。
韃靼部的精銳戰士們則憑藉精湛的騎射技術,在戰場上穿梭自如,他們的弓箭如同死神的鐮刀,同樣也在明軍的陣列中收割著生命,這些韃靼部戰士們憑藉靈活的騎術和兇猛的攻勢,試圖突破明軍的防線找尋到一條生路。
但佔據了人數優勢且裝備精良的明軍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從三面包圍了上來,戰鬥很快就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兩軍都殺紅了眼,戰場上,不斷有人倒下,但這些絞肉機一般的傷亡卻並未讓任何一方退縮。
朱高煦一如既往地身先士卒,他揮舞著手中的馬槊,率領著忠義衛衝鋒陷陣,他的身影在戰場上快速穿梭,每一次揮舞都帶走一條或數條韃靼勇士的生命。
在這場殊死搏鬥中,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最終,明軍憑藉著人數優勢和精良的裝備,逐漸佔據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