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三十六章 登門 (2 / 4)

李莊說的誠懇,還把賬本都拿來了,姜星火這邊瞭解到的情況也確實是這樣,所以一時之間,倒是挺難辦。

但規矩畢竟是規矩,要是姜星火因為李莊一家的困難,給他“緩一緩”,那其他勳貴要不要有樣學樣?要不要都“緩一緩”?

要是都“緩一緩”,那這件事也別幹了。

不過為了清田的整體進度,最後姜星火還是給李莊想了個辦法,那就是去大明銀行申請低息貸款,姜星火給他特批,然後報備說明一下。

最後一個是武定侯府。

武定侯府的情況比較特殊,第一代武定侯郭英剛過世一年,而武定侯府跟朱家是沾著親的,郭英的妹妹是朱元璋的寧妃,而當年洪武開國勳貴多治理地產,就郭英不置辦這些,當初朱元璋問他,他回答說:“我一個平民,仰仗恩寵,幸有封爵,子孫衣食富餘,怎麼能置辦這些使子孫產生奢侈之心呢?”朱元璋為此感慨良久,郭英也正是憑藉著這份小心剋制,度過了洪武朝後期的動盪歲月。

但武定侯一家,到現在都沒有人襲爵。

很弔詭,不是嗎?

實際上在姜星火前世的歷史上,第一代武定侯郭英,到第二代武定侯郭玹之間,間隔了整整一個永樂朝!

是的,沒看錯,武定侯府,二十多年沒有主人。

之所以如此,是有特殊原因的,郭英去世的時候,朱棣下旨追封郭英為營國公,諡威襄,看上去給足了身後的哀榮,但是對於最關鍵的武定侯的爵位是否可以襲爵,朱棣卻始終不發一言。

一開始禮部還是王景在的時候,跟卓敬商量的是減少待遇襲爵,無論如何,伱得讓人把爵位給繼承了,不然不像話。

之所以要減少待遇,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武定侯郭英這位老將在靖難時期給朱棣造成了多大的麻煩,朱棣對郭英和耿炳文、盛庸、平安、梅殷這些人,總體上都是怨恨的,而且除了靖難期間,郭英多次率軍與朱棣血戰外,還有一點,就是郭英的女婿遼王朱植,當年在朱棣奔襲大寧的時候,拒絕朱棣的招攬,直接站隊建文帝朱允炆,這也讓他在靖難後馬上就遭到了秋後算賬。

但不管怎麼說,按照國朝規矩,總得有個兒子來襲爵吧?

可實際情況是,郭英的長子郭鎮尚了老朱的第十二女永嘉公主,授駙馬都尉,放棄了爵位繼承權,然後次子郭銘是跟著遼王的,任職遼王府典寶,靖難以後一起被清算了。

郭英共有十二個兒子和九個女兒,家族人口十分龐大,可就是因為兒子太多了,而且全是妾室生的,所以在老大和老二不能襲爵後,為了爭這個爵位,是鬧得不可開交。

郭英有十一個兒子,除去早逝的第七子郭錡,剩下十個兒子裡,有八個對爵位虎視眈眈

武定侯府為了挽救自身的頹勢,不是沒有做出過努力,郭家兩個小女兒,在靖難後都跟燕王這一脈聯姻了,一個嫁給了朱高熾做庶妃,另一個則是嫁給了朱高煦做庶妃。

但正是因為如此,反倒讓武定侯捲入了立儲之爭,整個家族也愈發撕裂了起來,有人支援大皇子,同樣有人支援二皇子。

非止如此,因為家族實在是太大,在老朱死後,建文和永樂兩朝這短短六年時間裡,武定侯府的諸子,實在是沒少置辦田產來養活自己,而這些田產,現在大部分都成了姜星火的清查物件。

別的勳貴多少還顧忌一點自己的前途和家族的未來,所以在清田這件事情上非常配合,然而武定侯家裡的這些小子,全都是破罐子破摔的主,壓根就不在乎,一個個嚷嚷著“要查我先查我某某哥的”。

清田工作實在是沒法推進下去,屬於特殊釘子戶,所以報到了姜星火這裡,姜星火就來親自看看,這幫人到底是個怎麼回事。

武定侯府,跟姜星火前世北京城裡武定侯街的那座府邸還不是一回事。

因為武定侯這一脈,雖然在永樂朝到正統朝比較坎坷,但到了明朝中葉,反而時來運轉,嘉靖朝時的郭英的五世孫郭勳在正德朝襲爵,到了大禮議之爭的時候,郭勳賭了一把,直接站隊剛由藩王登基的嘉靖,而善於揣測嘉靖心意的郭勳,在爭鬥中處處代表武臣集團替嘉靖說話,從而大得寵幸,不僅被授予了京師軍權,而是加封太師,晉升翊國公,武定侯街保留下來的宅邸就是郭勳的。

不過南京的武定侯府,從規模上看,甚至比還未出現在這個時空的北京武定侯府還要大得多。

因為郭英不置產業,朱元璋又很喜歡這位忠誠自守的姻親,所以既然不賞賜田土,那就經常賞賜內廷出資給他宅邸裝修,想讓郭英住的好一點,郭英推辭也推辭不掉,因此武定侯府其規模之龐大,其奢侈程度之高,都是非常罕見的。

姜星火和徐景昌的隊伍抵達武定侯府門前,立刻就受到了門房的恭敬接待,門房的老管家看到姜星火之後,連忙笑眯眯的走出來。

“國師駕到,有失遠迎。”

“不敢。”

姜星火淡淡一笑,然後下馬上前。

老管家連忙引路,帶著姜星火和徐景昌繞過照壁,穿過長長的通道,來到一扇敞開的大紅漆木的雕花大門前停住。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