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三十一章 夏稅 (1 / 4)

當李大帥躺在船上飄回國的時候,姜星火連幸災樂禍的心思都沒有。

京營三大營二十幾萬步騎兵拔營北上,預備的軍費開支,又一次幾乎掏空了戶部的家底。

但不花錢肯定是不行的,內有藩王、外有蒙古,秉持著最壞的打算,在帖木兒的遠征大軍抵達甘肅之前,都要解決掉,所以該花的錢還得花。

但朱棣作為馬上皇帝可以不考慮這些,姜星火卻不得不考慮,畢竟哪裡都需要錢,現在變法攤子鋪的這麼大,剛剛有所積蓄就再次見底還是很危險的。

姜星火為天下理財,頭一遭就遇到了這麼嚴峻的經濟形勢。

沒辦法也得想出辦法來。

內閣裡,幾個涉及到財政的部門大佬都被召集了過來。

“靖難四年,催徵急、搜刮窮,四方之民力枯竭,各府庫藏空蕩,剛歇息兩年不到,今日又要興大兵,時勢至此,即便是真有什麼五鬼搬運術,這麼大的支出,把鬼神都給累死怕是也搬不出來金山銀山來補窟窿啊。”

戶部左侍郎孫瑜上來就叫窮,說的也挺有意思,訴苦中帶一點揶揄。

難得地,戶部右侍郎李文鬱沒搭茬。

這倆人不太對付,但眼下戶部有點左支右絀是事實,所以在整體利益面前,兩人也暫時放棄了派系紛爭。

“咳。”

夏原吉最近的白頭髮明顯多了,鬢角都調皮地蹦出了幾絲。

“戶部確實很困難,但國家有重任,不得不擔,事情還是要解決的,今天大皇子和國師把大家叫到這裡開會,就是要齊心協力解決問題嘛。”

夏原吉作為戶部一把手,說的話顯然很有水平,除了戶部的,與會的還有兵部、工部、太僕寺、光祿寺等部門,甚至還有內廷的幾個大太監也來了。

這裡要解釋一下,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看起來很奇怪的部門,來參加永樂二年的經濟會議。

因為大明的財政,從來都不是戶部一個部門統一管轄的。

實際上,戶部雖然是整個大明的財政管理體系中最重要的那個部分,但戶部根本就管不了偌大一個大明帝國的全部財政,除了戶部以外,剛才提到的那些部門,都有獨立的財政權。

而且說出來讓人很難理解的是,這些部門不僅有自己獨立的財源,收支自成系統,不受戶部的管理干涉,而且名義上是統一向皇帝負責,實際上是壓根沒人管它們。

至於這些部門的財政收入來源和財政運作模式,得一個一個挨個來說。

先說兵部,兵部的主要財政收入來源有兩部分,一部分叫做叫做“代發武官費用”,另一部分叫做“代解衛所經費”。

所謂的“代發武官費用”,指的是由於明初武勳群體非常龐大,而除了勳臣以外,還有許許多多沒有爵位的武官,這些武官每年俸祿裡的“福利”部分,例如柴薪、直堂銀等等,都是走兵部賬來發的,一般會收儲在兵部武庫司,由兵部發放給在京官員,兵部就起到了一個小銀行的中轉作用,而這些錢,就能拿來放貸或是經營。

而“代解衛所經費”,指的是由於大明實行衛所制,而在衛所制下,大明不但不怎麼需要給衛所提供經費,而且還能每年源源不斷地薅衛所軍戶的羊毛,而無論是小部分發放給衛所的必要經費或補貼,亦或是衛所上繳給中樞的實物稅,都是由兵部負責的。

而後就是工部,工部就簡單多了,它的財政主要來自於坐派各地的工料折銀以及竹木抽分收入,而工部也是跟戶部矛盾最大的一個部,因為二者的財政收入,是明顯此消彼長的關係.這完全是因為大明效率極其低下的實物賦稅制度,因為工部是搞工程的,如果工程需要什麼地方出木料或者其他建材,是可以直接代替糧食賦稅的,而這種對地方的攤派,就會導致戶部的賬面收入減少。

其次就是太僕寺,太僕寺收入主要為各地的俵馬折銀而來的馬價銀,這是因為大明一開始的馬政是交由民間以攤派方式養馬,後來老朱發現效果實在是不好,就換了政策,用收的馬價銀找專人養馬。

而光祿寺,就單純是大明比較注重體面,所以對宴會方面的撥款比較多,然後三十多年積累下來,自己寺內的小金庫非常充裕了。

總之這種貓有貓道、狗有狗道的財政一盤沙,是非常讓人頭疼的。

這種制度設計,不好說是不是老朱有意為之。

但光是戶部、工部、兵部,這三個平級部門,除了皇帝就壓根沒人擺得平。

現在皇帝把權力下放給了姜星火和朱高熾,就輪到他倆頭疼了。

而更麻煩的是,這種麻煩已經到了不解決都不行的地步。

因為再不拿出個解決方法,整個大明除了自己有財政小金庫的部門,其他部門都要面臨停擺的風險了。

姜星火看了看朱高熾,示意他先說。

會議開始前的聊天環節,朱高熾聲稱自己瘦了,但可能是體重基數太大,姜星火實在是沒看出來。

朱高熾剛剛結束閉門思過,重新回到內閣主持工作。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