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七十一章 陛見 (2 / 4)

朱高煦鬆了口氣,點頭答應後,又拎過來一個錦墩自己坐了,姜星火則在朱高熾方才坐的錦墩上坐下。

姜星火剛要跟朱棣說說江南的情況和他剛才在五軍都督的事情,朱棣卻直接把朝鮮方面的奏摺扔給了姜星火,說道:“國師看看,能不能看出來什麼門道。”

朱棣既然這麼做,一定是有些意圖在裡面的,姜星火倒也不急於一時了,他翻了翻奏摺,卻不成想,一看奏摺,裡面真是疑點滿滿。

“朝鮮沒了濟州島,戰馬數量還這麼多?一次就能交易上千匹不對,價格不對,還有進貢水牛是做什麼,給江南用的?”

今年年初的時候,為了攻略日本做準備,在大明的威嚇之下,朝鮮國王李芳遠不得已把濟州島割讓給了大明,按理說,沒了這個重要養馬地,朝鮮應該不至於出手這麼闊綽才是。

戰馬在這個時代可是不折不扣的戰略物資,幾十匹都是大買賣,更何況是上千匹。

“俺記得這李芳遠認識父皇?”

朱棣沒有直接解釋,而是點了點頭說道:“朕與李芳遠上次見面,還是洪武二十七年的時候,那時候朕是燕王,李芳遠是朝鮮五王子,他是來代表李成桂給大明賠罪的,帶了二十匹好馬進貢,走到遼東就都被女真人給劫了,到了北平見了朕,哭的跟個淚人似地,還是朕借了他四十匹良馬,方才讓他平安無恙.這個人情,他李芳遠得還吶。”

姜星火倒是沒想到兩人還有這段過往,如果僅僅是還人情,這段故事聽起來倒是挺講義氣的,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姜星火掂量了一下手中的奏摺:“陛下怕是沒說完吧。”

“國師果然聰明!”

朱棣突然哈哈大笑了起來,道:“話是此話,原因卻非是這般,實話說了吧,這是朕聽了國師關於女真的預測,打算想個法子削弱朝鮮的軍力女真人就是大明養的一條狗,用來對付朝鮮的,若是能直接削弱朝鮮,女真人自然失去了利用價值。”

經過朱棣的一番解釋,姜星火方才明白過來這封看似不起眼的奏摺裡,所蘊含的深意。

高麗作為元朝的徵東行省的時候,整個朝鮮半島都成了元朝的養馬場,元朝甚至把來自中亞的優良戰馬送到高麗進行大規模的繁殖和養育,因此繼承了高麗家底的朝鮮王國,在明初這個時期,有著極為龐大的戰馬儲備,甚至可以輕鬆地出動數萬騎兵,這也是朝鮮敢偷偷摸摸向北推邊界線的底氣所在。

而朱棣為了削弱朝鮮的軍力,採取了兩種手段,一種是以市價三分之一的價格強制朝鮮交易戰馬,名為貿易榷市,實際上就是強搶,這交易做了就是自我閹割國力軍力,不做就是給大明開戰的藉口,李芳遠也無奈得很;另一種則是強迫朝鮮進貢水牛,大明本身沒有那麼缺水牛而是更缺黃牛,一般情況下即便是缺什麼,也不會一下子要其他宗藩體系內的國家進貢幾萬頭,那吃相太難看,大明還是要臉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朝鮮軍隊除了騎兵頗有實力,弓箭兵也很厲害,而水牛角和水牛筋是製作弓箭的優質材料,這相當於直接撅了原材料的根。

沒了弓和馬,朝鮮軍隊自然就戰力大減了。

至於李芳遠的父兄生病了,好吧,恐怕是李芳遠的心病才對。

李芳遠跟朱棣一樣,是篡位上位的,不同的是李芳遠的父兄還活著,朱棣的父兄早都死光了.明面上李芳遠是給父兄求藥,實際上,是在結合能否按照洪武朝舊制賜給金印龜紐一事,來一起試探明朝的態度,到底承不承認他這個篡位者的合法性。

朱棣輕飄飄地說道:“朕打算賜李芳遠和他的王后,金印、誥命、冕服、九章、圭玉、珮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墜、經籍、八思巴文銀幣等物,藥材都讓太醫院送,那五十匹棉布朕也不要他的了,一併送回去,每年給朕交易一千匹戰馬,每隔數年進貢一批水牛就好了,國師以為處置的是否妥當?”

這便是給了李芳遠面子,讓他失了裡子的意思了。

大明的賞賜不是那麼好拿的,尤其是這一大串儀式用品,得用戰馬和水牛來換。

姜星火思索片刻,答道:

“其他都還妥當,不過姜某以為,朝鮮與安南一南一北,安南三百多萬人口,朝鮮六百多萬人口,加起來就是一千萬人口的市場,這五十匹棉布倒是個由頭.朝鮮人對大明低價買戰馬,定是憤懣極大的,不妨乾脆與其簽訂一份若干年的《貿易條約》約定價格,用棉布進行自由貿易。”

朱棣聞言怔了怔,問道:

“能直接佔便宜,幹嘛要自由貿易?”

朱棣當然在獄中就聽過了姜星火自由貿易和比較優勢理論,但是現在顯然還是陷入到了某種“撥算盤”的誤區之中。

姜星火乾脆問道:“朝鮮人的棉布,一匹布需要多少錢銀子?戰馬賣到日本,又是什麼價格?”

朱棣久在北方,對於這些關鍵物資的交易價格還是大概清楚的,他答道。

“一匹棉布跟日本一樣要1.72錢/匹,戰馬在日本怎麼也得翻倍賣個四五十兩,不過朝鮮一向警惕日本,從來都不往日本賣馬。”

朱棣剛剛說完,便是醒悟到了什麼:“國師的意思是,大明跟朝鮮、日本分開貿易?大明用棉布從朝鮮買戰馬,再把戰馬高價賣到日本去,而濟州島既然在大明手裡,大明的水師能隔絕整個海上通道,朝鮮便是後悔也沒了門路,這相當於是大明獨佔的貿易!”

“便是如此了。”

姜星火點了點頭:“現在江南棉紡織業的手工工場區,水力大紡車已經大規模地投產了,棉布在源源不斷地製造出來,而且只需要1錢/匹的價格,未來甚至會壓低到0.80.9錢,而貿易約定的價格,是要根據朝鮮國內的物價來定的,而且得讓朝鮮人覺得自己佔了大便宜,譬如1.31.4錢/匹,這樣比朝鮮國內便宜的多才好貿易,若是賣的比朝鮮國內還貴,人家自然是不願意貿易的。”

“而且,這樣閹割朝鮮王國的軍力,比強買強賣來的快得多,畢竟強買強賣最多一年也就一千匹,而自由貿易就算事後李芳遠意識到了這一點,只要《貿易條約》一簽訂,他是攔不住下面人的,朝鮮王國的控制能力遠比大明弱的多,到時候就有源源不斷的戰馬透過貿易交易到大明,如此一來,大明低價賣出了棉布,賣的時候有的賺,等把戰馬買回來,不論是自用,還是高價出口到日本(前文提到,日本武士該時期極為喜歡騎射),還能翻倍賺一筆。”

什麼叫雙贏啊?

雙贏的意思,就是大明贏兩次。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