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一十七章 黃浦 (2 / 3)

姜星火笑道:“恐怕不是做不好,而是不想做吧。”

朱棣不漏痕跡地用餘光瞥了姜星火一眼,剛才的憤怒都是裝出來的,就等姜星火這句話呢。

朱棣的用人原則一貫如此,好用就往死裡用。

前幾天國師祈雨成功,輿論瞬間翻轉,狠狠地打了朝臣一次臉,當時還有人拿北宋國師林靈素的祈雨事例來說酸話,結果第二日,《邸報》上又公佈了熱氣球和碘化銀的原理,可謂是雙重打臉。

朱棣非常爽,身心從未有過的愉悅和舒暢。

自從靖難起兵以來,被文官們罵了五年了,終於有一天,他能還嘴了。

而這一次,他不僅要還嘴,還要光明正大地殺人。

朱棣會意問道:“此言何解?”

姜星火扭過頭來,乾脆說道:“民亂這種事情,若是雲貴那種地勢複雜且多土官土人的地方會發生我信,可江南腹心之地,哪有那麼容易就生了民亂?”

“江南可不是什麼造反的好地方周圍連個像樣的山脈都沒有,地勢一馬平川,難道要靠著河網和湖澤作亂嗎?”

“再進一步說,官府,或者說士紳,在江南的力量可謂是根深蒂固,從人口到土地、文教,都有著絕對的掌控力,士紳沒有被大規模波及,怎麼短短几天時間,下面的百姓就發生民亂了?連幾天的存糧都沒有嗎?”

朱棣對於姜星火的回答很滿意,姚廣孝早就給他點出了一個思路,一個藉著洪災做大事的機會,沒想到機會來的這麼突然,民亂可謂是再好不過的由頭.鬧了民亂,朝廷可就得出兵了。

“國師的意思便是,有人故意引誘下面的百姓鬧亂子?他們是想對朕表達不滿,還是對變法表達不滿?又該如何應對呢?”

姜星火懇切以對:“治水、賑災、平亂,其實都是一回事。”

“喔?國師不妨細細道來。”朱棣眉梢一挑。

“鬧出民亂,原因在於缺乏水利設施的維護和河道的疏浚,所以一有大雨,水田就要遭殃,百姓被鼓動,便會起來鬧亂子陛下隨便派幾個衛過去,百姓是鬧不起亂子的,所以問題的根源不是平亂,而是怎麼治水,怎麼賑災。”

“先說治水。”

姜星火之前既然已經提醒過朱棣,自然最近也從慧空,或者說姚廣孝的渠道,收集到了不少相關情報。

“江南各府,蘇州府和松江府處在長江的最下游,而常州府、嘉興府和湖州府這三府的田土,地勢高的多,地勢低的少,它們都環繞著太湖。”

“太湖是治水的核心,太湖連綿五百里,接納杭州、湖州、宣州和歙縣等地山脈所流之水,然後注入到澱山的各個湖泊,進入上、中、下三個茆湖中。”

“從災情最重的松江府來看,太湖延伸到松江府各地的支流,因為各地浦港被泥沙堵塞,各地彙集而來的流水被堵住了,自然上漲流溢,辦法就是疏浚吳淞各地的浦港,讓壅堵淤塞的洪水流洩出來,流入大海。”

朱棣略微估算了一下,蹙眉道:“朕所瞭解的,吳地的松江南北長兩百多里,東西寬五十多丈,西邊連線太湖,東邊通到大海恐怕不好疏浚吧?這得是數十萬人的工程量。”

“是。”

姜星火坦率道:“確實不好疏浚,而且宋元都試過,到現在還是堵著的。”

“根源就在於松江是江南典型的回潮河流,松江口正對著湧來的潮汐,到處是淤積的泥沙,剛疏浚好馬上又堵塞了,而且從無江長橋到下界浦大約有二十多里,雖然稍微疏浚能透過流水,但是很多地方又淺又窄;從下界浦到南倉浦口,大約有一百三十多里,由於潮汐的原因這段河流也已經嚴重堵塞,河中雜草叢生,甚至變成了陸洲。”

“那怎麼解決,國師有辦法?”

“有。”

姜星火給出了他的解決方案。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