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熾兒,你替他們開個頭。”
朱高熾心中咯噔一下,他本以為父皇不會逼自己表態,但沒想到父皇的話鋒直接轉向了他。
朱高熾不由得在心底嘆了口氣——這種事根本不需要討論啊!
朱高熾心知肚明,自己是不適宜參與此事的,因為這不僅牽扯到國家根本,而且會得罪一大批自己潛在的政治支持者,也就是士紳階層。
而改革這種事,一般來講也都沒什麼好下場,最終結果可能就是改革派和守舊派兩敗俱傷,甚至國家元氣大傷。
朱高熾的政治嗅覺足夠敏銳,事實上,朱高熾每節課一路聽下來,就已經知道改革之事,已然是不可避免了。
當然了.很多事實上的改革動作,包括攤役入畝、大明國債、增加禮部職權這些事,都已經在做了,只是沒有大張旗鼓地冠以改革的名號,也沒有梳理成為系統性地改革思路。
而且,這件事註定會隨著姜星火出獄時間的迫近,愈發迫在眉睫。
但是朱高熾萬萬沒想到,道衍竟然會動手的這麼急。
甚至於,都沒等到姜星火的最後一節課,道衍就已經準備齊全給父皇上奏摺了。
按理說,不應該等姜星火出獄後,讓姜星火與父皇當面奏對嗎?
但朱高熾卻旋即醒悟。
這裡面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道衍認為姜星火在朝中的資歷、歲數、能力,還不足以作為改革的旗手,隱藏在幕後指揮或許更好.這裡倒是沒有瞧不起姜星火的意思,而是客觀地、實事求是地來講,姜星火現在在世人眼裡的政治條件,確實差了“億點點”意思。
論歲數,二十出頭,毛頭小子一個,這個年歲的人大多數還在參加科舉,從政的門檻都沒邁進去。
咳咳,姜聖的科舉成績也並不理想就是了。
秀才考了兩次,到現在也沒考上。
論資歷,毫無資歷可言,沒進入過朝廷,也沒參加過靖難,文臣勳貴兩頭不佔。
論能力,迄今為止,姜星火雖然擁有種種超越常人、近乎仙術的能力,譬如預知未來、洞察一切、知識奇博,但還沒有表現出任何在政治鬥爭和行政事務上的能力。
所以,朱高熾有充分地理由相信,道衍這麼做,不是想要冒貪天之功為己有,把姜星火的這些知識和理論當做自己的政治資本。
而是道衍認為,以姜星火目前在世人面前的形象,或許還不足以成為改革派的領頭羊。
換言之,道衍打算替姜星火扛起吸引最多仇恨的改革派大旗!
“怎麼?”
這時朱棣盯著出神的朱高熾問道:“你覺得朕讓你為難了嗎?”
朱高熾頓時一驚,他連忙回過神來搖頭道:“兒臣絕無此意。”
朱棣皺眉道:“那伱為何不肯發表看法?”
“這”
朱高熾一時間啞然失措,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和尷尬之處,別說他作為大皇子不應該表態,就算表態,也不應該是在這種場合發表建議啊,父子二人私下說不好嗎?
畢竟,無論怎麼表態,都會對朱高熾這個實際主持內閣工作的常務副皇帝,在內閣成員心中的地位造成影響。
可朱高熾畢竟還是有政治敏銳度的,他察覺出了一點端倪,父皇這句話的意思是,他想要藉此敲山震虎,借自己之口,讓內閣成員知曉他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