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當時的客觀環境下,要想達到日食時測月陰影的要求,實在太困難了一點,所以那時候付出過艱苦努力的人,現在無疑也都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正是因為身邊沒有什麼親歷者講述,這些年輕的學生,才分外好奇。
而一開始,這些學生對國師與卓院長的傳奇故事也很好奇,但耐不住卓院長翻來覆去就講監獄裡那一段,都快讓人聽得耳朵起繭子了。
可現在,他們卻終於可以旁聽這位大佬級別親歷者關於日食測月陰影的講述了。
哪怕是最粗淺的指點,恐怕對於他們這些天文學院的學生,也是終身受益匪淺的。
卓敬喟嘆回憶道:“當初為了測量地表日食陰影區長度,也就是近似的月球直徑因為特定區域的原因,必須在相鄰的經度上,建立上千個觀測站,自漠北到南洋,延綿數萬裡。”
“最終,才能在陰影所照的首尾四個觀測站的兩兩區間內,用人力馬力船力及時尋索,來測量出陰影的具體長度,繼而算出地表日食陰影區的長度。”
卓敬慢條斯理地說著:“那一夜的景象,恐怕老朽迄今為止,都不能忘懷。”
“那一夜的景象?”
聽到這裡,學生們頓時感覺一陣雲山霧罩。
“是什麼樣子?”
他們忍不住追問道:“為什麼會讓院長這樣的人物,都難以忘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卓敬目光悠遠深邃,喃喃重複著這句話,似乎陷入了某種回憶。
“當初,國師跟我說起怎麼做這件事情時,我也曾問過他一個問題。”
“延綿數萬裡,哪怕所有從事這件偉大壯舉的人,都能在日食降臨的第一個剎那,就做好自己的記錄,可這畢竟太遠了,如何證明給所有人看呢?畢竟,只差一腳就要被踹倒的程朱理學,此時無論如何都不肯主動倒下的。”
“國師那時候就說了這八個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良久之後,卓敬才緩緩說著:“國師告訴我,我們只有一個辦法來把日食地表陰影連線展示給天下人,那就是重現當年萬里長城烽火延綿的壯舉!”
“所有繼續死硬堅持程朱理學的大儒、宗師們,都被提前請到了各個觀測節點,要麼上山,要麼上熱氣球,總之,要讓他們在高處看的清清楚楚!”
“除此之外,各地計程車紳百姓,都被允許觀看這一壯舉,測月的詳細原理,也早都被刊登在了《明報》上。”
“國師便是要在天下人面前,堂堂正正地測月!堂堂正正地打敗程朱理學!”
“而你們,可能根本無法想象,當時國師身上,到底有著怎樣的萬鈞重擔!”
卓敬一時唏噓:“日全食的日期,要提前測算,而且絕對不能出錯延綿數萬裡,上千個觀測點,上萬人參與,日食陰影所至,頃刻舉火為號,同樣絕對不能出錯.你們可曉得有多難?”
其實光是聽到這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測月壯舉,在當時落後的交通、通訊條件下是如何做到的,天文學院的學生們,就已經有些目眩神迷了。
如此驚天一測,真可謂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而卓敬悠遠的目光,似乎也回到了在史書上被稱為“永樂測月”的那一天。
在華夏大地上,無數人都在翹首以盼,無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士紳權貴,都聚集在《明報》的運輸發售點,等待著國師測月的結果。
而就在那一天,人們見證了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從那一天起,華夏的思想界也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請問院長當時是一個什麼樣的感覺?”有學生好奇問道。
卓敬笑道:“《明報》上被無數觀測節點一同證實的結果傳出來的時候,當然也是跟著激動到手舞足蹈其實我已提前知道結果了,所以那晚興奮到根本沒睡好覺,但還得強忍住自己的情緒,裝作風輕雲淡不透露給其他人。”
幾個學生也紛紛跟著笑了起來。
有了這麼真實的一面出現,在他們的心目中,這位老院長的形象,也不再是那麼嚴肅、絮叨了。
更有學生繼續好奇問道:“那大明太學七大學院的建立,工業最初艱難的發展,以及當時剛剛興起的科學和程朱理學之間越辯駁科學反而越強的三次論戰,都究竟有著怎樣的過往細節,院長您講講嘛。”
卓敬笑著搖了搖頭,幾縷白髮從他的耳畔垂落。
“這些啊,都是以後再說的事了。”
卓敬的目光,彷彿又回到了那個領他永生難忘的悟道之地——詔獄。
PS:衝榜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