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提前四年畢業,肖一舟最近忙的是腳不沾地,每天除了教室就是圖書館,要麼就去他大伯的實驗室,就連中午吃飯都逮著他大伯一起,好邊吃邊把他整理的問題給解決掉。
週末如果他大伯去醫院坐診,他就會跟著一起, 記的筆記詳細的連研究生都汗顏。
肖明宏原以為侄子說要提前畢業只是說說而已,他其實並沒把話放在心上,年輕人嘛,有想法有熱血是好的,可問題是能堅持下來的有幾個?
然而兩個月過去,他發覺這小子學習的熱情愈發狂熱,還沒到暑假竟然把大二的課程學了個大半, 在實驗室的功課有的甚至比研一的學生完成的都要好。
肖明宏感覺甚是欣慰, 到底是他親侄子, 腦子不是蓋的。
至此肖明宏開始認認真真的培養肖一舟,為了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晚上他乾脆把肖一舟帶回醫科大家屬院的家裡去住,好方便給他開小灶。
吳春珍這個‘繼大伯母’也挺會來事的,每次肖一舟過來,晚上等伯侄倆上完課,都會適時的給他們做碗麵條或者其它糕點當宵夜。
肖一舟對此態度一直淡淡的,既不拒絕,也沒表現的很感激。
吳春珍即使心裡不高興也不會表現出來,因為她知道肖一舟和肖一雯關係好, 肖一雯不認她,肖一舟見面能跟她打個招呼就已經不錯了。
難道還會奢望他親熱的叫她大伯母?
怎麼可能呢。
雖然吳春珍心裡這麼想,也儘量讓自己表現的不在乎, 可看到肖一舟冷淡的臉色仍舊是不舒服。
人就是這樣, 不在眼前不會感覺怎麼樣,可一旦自己付出了,卻沒有收穫相應的回報,那麼不滿就會在心裡滋生, 進而再看這個人就會各種不喜和厭煩。
肖一舟到大伯家裡是為了學習的,吳春珍對他怎麼樣他根本不在乎。
而肖明宏又是個心粗的,他只要看到吳春珍每天做好飯洗好衣服,家裡打掃的乾乾淨淨,他就心滿意足了,至於其它,根本不在意。
而就因為他們伯侄倆的這種態度,讓吳春珍心裡更煩了,以至於在明知高晶晶對肖一舟有想法的情況下,還邀請她這個乾女兒到家裡住。
“老師,一舟原本就聰明,再這麼拼命的學習,他明年不會真的可以考研吧?”
雖然肖明宏成了她乾媽的老公,但高晶晶卻並不敢叫他乾爸,她還是像在學校一樣叫他老師。因為她知道她進他的實驗室靠的是‘走後門’,雖然她一直在努力,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賦不夠,在醫學這方面她總是做不好, 以至於肖明宏就沒對她滿意過。
如果不是因為有吳春珍在, 估計她早就被趕出了實驗室。
也因此高晶晶對才大一就能在實驗室表現優異的肖一舟很是羨慕。
“照這麼學下去,他明年考研不說百分比能過吧,百分之八十肯定是有的。”
對此肖明宏對侄子很是滿意,而百分之八十也只是他表面謙虛的說法,考研雖然難,但他卻相信肖一舟肯定能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