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聯盟內所有的簽約城邦,在收到了南方前線的資訊後,都或多或少的掀起了查詢城邦高層間諜的運動,只有鋼鐵城邦內部一片祥和,甚至其領導人還在多個公開的場合發表了關於人類種群純粹化的講話,從而更進一步的證明了鋼鐵城邦和諾曼人之間已經達成某種交易的可能性。
而在南方小鎮的大本營已經在短時間內極度的擴張成一個旅級的戰術防禦陣地。而旅級單位是伊甸世界裡,各個城邦約定的最大軍事單位,即便是這個單位,在兩百多年的移民史中也沒出過幾次,最近的一次也在四十年前,在大都會和農林城邦的戰爭中出現過。
即便是如此,源源不斷的軍事物資和補給還在運往大本營,除了這些,還有各類的軍事情報也雪片般的飛來。
當初諾曼人的戰鬥機器人襲擊堡壘鎮的監獄時,其兇悍的火力和幾乎堅不可摧的防護,幾乎給人以不可戰勝的情況。但是經過後來的拆卸分析才發現,這種戰鬥機器人也並非無敵,並且從安裝和工藝來看,也是匆匆而就,很多零件和晶片倒像是拼湊而成的,雖有科技上的亮點,但並沒有與城邦聯盟拉開代差,同時零件的拼湊說明諾曼的物資儲備算不上豐富。
諾曼戰鬥機器人身高超過二米二,有著良好的視距,上半身可以被視為粗糙的人形,有著明顯的頭部和軀幹,機動裝置是履帶式的,能爬樓梯。
主要武器是雙臂式的三管轉膛機槍,外接式的彈倉能攜帶六千發全威力七點六二毫米機槍彈。除此之外還可掛載***、**發射器和*****等武器,但不是所有的戰鬥機器人都載入有這些武器。
戰鬥機器人的防禦力相當於輕型裝甲車,主胸甲幾乎對所有的七點六二毫米的彈藥穿透免疫(但是在猛烈的打擊下,子彈的衝擊力還是或多或少的對其內部機制有影響。)只是由於戰鬥機器人體型小,在戰術上是作為步兵或者步兵直接支援武器使用的,所以對普通的步兵佔據碾壓式的優勢。
堡壘鎮的工程師對諾曼戰鬥機械人進行復原和打擊試驗,尋找弱點和研發新式彈藥和武器,而所有的這些,都在第一時間送到了南方的大本營。
對著諾曼戰鬥機器人,阿俊並不算太擔心,他擔心的還是關於諾曼情報的匱乏。目前已知的諾曼科技有克隆人,變種的血藤樹,戰鬥機器人和食人鳥。但與諾曼所擁有的科技程度相比,這些種類還是太少,不足以支撐起一個人類的軍事文明,而真正的諾曼人則一直躲在食人鳥的後面,從未真正的出現過。
於是阿俊向各城邦發出了協助偵查的請求,各城邦的情報部門正好在查詢城邦內部的間諜,於是兩件事合成了一件事來辦,但效果甚微,一般的說:受不住,肯招供的,都不是克隆人間諜,而真正的間諜,卻根本不會招供。
雖說大本營的防禦體系正在一天天的完善,但是阿俊知道,與此同時諾曼人也在緩慢的積蓄力量,準備進攻,而諾曼人這次能有多少兵力參與,有什麼兵種,又會有什麼新式的戰爭機器加入,阿俊和所有的大本營高階軍官們基本一無所知。
現在必須加強偵察了。
方舟同盟的無人機,樹精靈族的偵察兵晝夜不休的搜尋偵查,不斷的擴大偵察範圍,甚至有一隻偵察隊已經抵達了最早的前哨站,但奇怪的是,不但食人鳥蹤跡皆無,就連血藤樹也在遠離中,難道諾曼人害怕了?
雖然這是大家都希望出現的結果——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但誰都不相信這種情況會出現。
或許他們會繞過聯合軍的陣地,去襲擊任何一個城邦?
有人這樣猜測。
這個猜測很有道理。大本營雖然理論上最靠近諾曼人的領地,但並不是一道防線。由於人類的先祖都是崇尚和平和環保人士,所以簽訂了協議,人類最大以城邦的形式定居,城邦之間不修建道路,而是以伊甸世界特有的懸浮能量知道飛艇作為主要交通。所以在廣袤的伊甸世界上,諸多城邦只在很小的一塊地盤上星羅密佈著,彼此之間也沒有道路相連,只要不怕繞路,穿過森林和曠野,任何一支軍隊都可以在不經過其他城邦範圍的情況下,打擊自己想打擊的目標。
是啊,諾曼人也不是傻子,與其和日間強大的軍事大本營硬碰硬,他們為啥不繞繞路,選擇自己想打擊的城邦呢?他們上次不就很輕易的就襲擊了堡壘鎮的監獄嗎?
這種猜測再一次在各個城邦引起了恐慌,大家都紛紛整頓裝備,招募防衛隊和志願人員,新的武器被生產出來,而老實的武器也重新出庫,即便是普通的家庭,只要法律和緊急允許,也都至少購買了一支槍械,到了最後,槍械成了緊俏物資,甚至有價無市。
城邦聯盟召開了緊急會議,卻又束手無策,在經過了數天的商討和爭吵後,城邦聯盟決定重整聯合軍,重組探險隊和偵察部隊,全方位的查詢諾曼人的領地。
出乎意料的是,向來給人以窮兵黷武印象的鋼鐵城邦卻提出了相反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