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皓嶽,南晉先帝與皇后的第四子,也是先帝與皇后最後一個兒子。當然,先帝后宮還有三十二位妃嬪,另育有十六子十九女,但南晉極其重視嫡傳繼位,所以那些妃嬪所生的兒子,再優秀也頂天是個郡王,女兒就更不足掛齒。
皇后所育四子,長子白皓川,聰慧機敏,從小被當做儲君培養。
二兒子白皓海,習武好鬥,十八歲時請纓參軍,步入沙場,卻極其驕傲自大,不顧大大小小的將領阻攔,非要衝到前線殺敵,結果遭到圍攻,死在了南晉與北秦的戰場上。
三兒子白皓城,性情孤僻,行事陰狠,十六歲時意欲毒害白皓川,卻被太子暗侍所發現,皇帝立即把白皓城壓入大牢。本來皇帝有意放自己三兒子一條生路,誰知忽然有人告發,當年白皓海之所以請纓參軍,並身先士卒,完全是受了白皓城的挑唆慫恿!
皇帝勃然大怒,即便白皓城大呼冤枉,依舊下令將其縊殺。
當年白皓嶽才九歲,在年末時,突生一場大病,昏迷在床,幾位御醫看過後皆是驚慌不已、束手無策,先帝懸賞南晉名醫,來為小兒子看病,但不過兩天的時間,醫生沒有來,白皓嶽的病情便急劇惡化,眼看著便要夭折。這時有一位姓謝的修行者,恰巧來了南晉國都,看到了懸賞告示。
謝承運進了宮,施展迴天之術,將性命垂危的白皓嶽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皇帝龍顏大悅,給足了封賞,但那謝承運未取分毫,而是送進宮內一個五歲的少年,希望能把他留在宮裡,隨便做點什麼都好。
說到這裡,又不得不詳細說說著謝承運的故事。
他是什麼家族背景並不重要,因為他是一個遊歷天下的浪子,而上一次途徑南晉時,他與一位青澀女子萌生情愫,年輕衝動之下,兩人一夜魚水...嗯,還有兩夜魚水三夜魚水...反正在一起膩歪了得有半個月。但他謝公子不是長情的人,只想做個浪子,新鮮勁過去之後,留下一封灑脫絕情的書信,拍拍屁股就走了。
在謝承運眼中,那女子應該會在不久後對他由愛轉恨,等到遇到下一個心儀的公子後,便會慢慢將他忘卻掉,畢竟兩人相識的時間還是太短了,能有什麼銘心刻骨?再說,遊歷天下的途中,這樣的出現在他身邊的女子,沒有十個也有八個了。
公子哥遊歷天下嘛,不遇到幾十個姑娘留下些故事,還遊歷個什麼勁。
浪子嘛,不浪怎麼行?
可謝承運六年後故地重遊,發現那女子竟還是未曾婚配,偷偷打聽,才知道女子竟是在五年前生了個孩子。未婚生育,女子在鄉里受盡白眼與鄙夷,所以一直沒人娶。
掐指算了算日子,驚疑的謝承運又偷偷去看了一眼孩子的相貌,頓時確定這就是自己的種。
沒道理啊,謝承運兀自鬱悶,自己好歹也是個修行者,在歡快的時候小施手段進行一下“安全措施”還是不成問題的。浪跡天下,獵豔群芬的他,好歹是有底線的,可不想遍地留下“風流種”,一向是謹慎為之的,怎麼出了這樣的紕漏?
就在謝承運走神嘀咕的時候,被那女子發現了。
女子忍著淚水,紅著眼眶,一言不發的看了謝承運一盞茶的時間,看得這位一向自視灑脫的謝大公子如坐針氈,難以張嘴。
最後,女子冷漠說道:你不要誤會,我在這等你六年,不是等你回來娶我,我就是為了把這孩子交給你,然後我就要離開這個地方了。
說完,女子便回去收拾行李去了。
說來也怪,那五歲的孩子,也不哭也不鬧,聽到母親的話後,便一言不發地站在了謝承運身邊。
謝承運一時沒
了主意,卻又不知如何對女子開口。
女子揹著行李,坐上牛車,頭也不回的離開了自己的家鄉。
謝承運暗中跟上去,尾隨了半天的功夫,確定女子只是離開了這個地方,而不是離開了人世,便放下了心,鬱悶地折返了回來。
那孩子依舊在原地等著,看樣子這幾個小時的時間裡,竟是水米未進,一動沒動。見謝承運回來,這才邁步跟了上去。
謝承運看著這孩子頭疼不已,再次探手確認了一下,是自己的血脈無疑,這讓謝承運又無奈、又茫然、又生出一份本能的父愛,他帶著孩子找個地方吃了飯,看著這沉悶倔強的小子,還是搞不明白自己怎麼留下這麼個種。
吃完飯後,他帶著兒子在女子家附近轉了一圈,打聽了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