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郭業既是東華王的國王,又是大部分東華人的老師。亦師亦君,百姓們能不崇敬嗎?
所以,對於他能活到一百歲,並且身體硬朗,所有的東華人都由衷的感到高興,也樂於為他舉辦一場規模頗為宏大的慶典。
王宮的大殿之中。
此時已是天將近午,東華國有頭有臉的人物均已到場,整齊肅立,準備為郭業賀壽。
“東華王到!”
在女官的唱名聲中,郭業精神抖擻地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
說來也怪,儘管他此時已經年至百歲,但耳不聾眼不花,精神矍鑠。頭髮依然烏黑,牙齒並未脫落一顆。從面相上看,頂多被人說成是四十許人。
“臣等參見東華王千歲千歲千千歲,祝東華王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眾卿平身,賜座。”
“謝王上!”
待人們紛紛落座,郭業先是往四下裡掃視了一圈,然後輕咳一聲道:“眾位卿家,今天乃是孤王百歲壽誕。大傢伙都來賀壽,孤王非常高興。另外,趁著大家都在場,有一件事情我要向大家宣佈。”
東華尚書令張九齡起身,肅然道:“敢問王上有什麼事要宣佈?為何沒與眾宰相事先商量?這不合規矩吧。”
郭業道:“因為此事只有我能說。我不提,即便你們中有人想,也不敢說出來。”
“我明白了。”東華大將封常清道:“我東華與大唐遠隔兩萬裡,物阜民豐國力昌盛也不在大唐之下,何必要以唐朝為尊?臣恭請王上稱帝。”
說著話,他跪倒在地,道:“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其時,唐人到東華的移民已過三代,象張九齡和封常清等人皆是在東華出生的,對與大唐朝廷根本就沒什麼忠誠之心。
再加上勸進這種事風險無限小預期收益呀還算豐厚,不幹白不幹。
於是乎,有了封常清帶頭,人們紛紛拜倒在地,道:“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祝吾皇萬壽無疆。”
郭業連連擺手,道:“眾位愛卿快快請起,孤王絕無此意。我為東華王與稱帝有什麼區別?所差的無非是一個虛名罷了。為了這個虛名與大唐交惡,實在不值。”
勸進這種事哪能一次就成功的?那也太不講究了。人們以為郭業要搞一出三推三讓的把戲,於是乎繼續努力。
眾大臣或引經據典,或者慷慨陳詞,甚至有大將要寫血書,似乎郭業不答應這個要求,東華就要亡國似的。
最終東華王勃然大怒,道:“大家別忘了,現在的大唐天子李隆基那是我的親外孫。你們要我這當姥爺的去搶外孫的江山社稷,你們不要臉,我還要呢!”
張九齡道:“王上息怒,大家不是要與大唐開戰,更不想得到大唐的江山社稷。只不過是想讓東華國與大唐平起平坐罷了。”
郭業搖了搖頭,道:“那也不成。東華孤懸海外,本來就與本土有些離心離德。我若稱帝,恐怕會變成完全不想幹的兩個國家。答應了你們的要求,我就會成為漢人的千古罪人。”
見郭業態度堅決,張九齡才明白自己這些人真的誤會東華王了,道:“既然您不願意,那此事就此作罷。”
“呃……”他想了一下,繼續道:“雖然您不想稱帝,但微臣還有一個主意,顯示您尊貴的身份。”
“什麼身份?”
“立祠!臣請朝廷建百聖祠!”
“百聖祠?”
“文聖孔丘,武聖關羽,兵聖孫武,匠聖魯班……等等,至於您可稱至聖。統領所有聖人,接受東華國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