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這句話似問非問。王承恩左右都難為回答。回答是豈不是說萬歲是昏君。百姓們不聊生連喝粥都成了奢侈事。可若回答不是。又是明晃晃的欺君。百姓們的確連粥都喝不上了。眼看著過了四月中旬。到六月份第一茬麥熟還有近兩個月的時間。這最是青黃不接的月份。民間又不知要餓死多少百姓。
但這話。。他怎麼忍心對本已經憂心至極的皇帝說出口呢。於是嘗試換個話題。轉移一下皇帝的注意力。
“老奴今日出宮。倒是聽得民間市井又有了新段子呢。”
朱由檢從來都沒有機會接觸京師百姓。對市井間的話題也分外感興趣。果然。王承恩話一出口。他的興趣便來了。
“哦。說說。都傳了些甚。”
“新樂郡主。”
聽說是新樂郡主。朱由檢有點意興索然。新樂郡主是他親自指婚給山西鎮總兵官李信的。可偏偏又出了被韃子擄走數日的戲碼。失節自不必說。稍有差池就得損了大明顏面。總算李信忠於王事。力挽狂瀾。將人給救了回來。
只是此事之後。心腹愛將李信的名聲卻大大受損。一個殘huā敗柳的郡主未婚妻。娶是不娶。皇帝的指婚還算也不算。其中牽扯甚廣。都不是某個人能做一力主的。就連他這皇帝都覺得棘手不已。
不由一陣嘆息。
“可憐朕的驍將受此委屈了。”
王承恩卻不以為然。
“萬歲可想聽聽市井間是如何傳的。”
朱由檢從王承恩的話語間聽出了不同的味道。難道還有別個說法。
“說。朕聽聽。”
“市井間連評書段子都編成了出來。直言李徵西匹馬入敵營。單刀救郡主呢。”
李信掛徵西前將軍印。因此在民間說起李信來亦稱之為“李徵西”。“匹馬入敵營。單刀救郡主”這個說法提起了朱由檢濃厚的興趣。難道李信和新樂郡主之間還另有故事。看著皇帝入神。王承恩微微一笑。知道自己成功的吸引並轉移了他的注意力。
於是一五一十。將民間的演繹段子加工一番。娓娓道來。足足半個時辰。直到夜色徹底黑透。殿中點上了燭臺。方才言罷。
朱由檢長吁口氣。“想不到。想不到。想不到”一連說了三個想不到。
“李信果如市井間傳言所想嗎。”
在民間的說法中。李信居然能拋開世俗與禮教。而執意鍾情於郡主。這等驚世駭俗的行為還真不是常人所能為。可卻是讓人大呼重情信義。到最後他還是轉為了疑問。王承恩笑道:“這個。老奴實在不知。何不將李將軍召來。一問便知。”
朱由檢這才恍然。的確如此。不禁啞然失笑。
不過。朱由檢傳召李信入京的決定很快便遭到了朝臣的集體反對。理由是戰事已經結束。山西鎮大軍又在京城之側。此時召他進京於體制不和。只宜寬旨嘉獎。令其即刻返回鎮所。
最終。朱由檢預設了群臣的意見。下旨嘉獎。令其不必進京。由宣府直接返回太原即可。至於在昌平休整的大軍則一併出居庸關一體返回。
司禮監秉筆太監李鳳翔則正式總監宣大軍務。而洪承疇的問題則懸了下來。他本人亦閒散在京等候朝廷的旨意。經此之後。皇帝愈發信重身邊的中官內臣。除了極少數如孫承宗、楊嗣昌、熊文燦等文臣還能得到他的信任。餘者俱憂其用心。開始頻頻派出太監總監各地軍務。
李信亦是歸心似箭。打仗耽誤了他的發展大計。這一回總算可以敲鑼打鼓的開張了。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