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通道:“大庭廣眾不能駁了皇后的臉面,一會上書陳明詳情也就是了。”
顧平虜附和道:“鎮虜侯明斷,不過咱們這位皇后比起天子來,也算是從諫如流,心懷厚道之人了!”
李信不再說話,紫禁城那把椅子豈是尋常人可坐的?就算心地再善良的人,想坐的安穩了,也得把自己練成鐵石心腸。如果說她現在還能心存厚道,也並非不實,不過時日久了以後,若還這般厚道,只怕早就丟了紫禁城中的那把椅子了。
當天,周皇后以監國太子的名義再次下旨,晉鎮虜侯李信為太傅兼太子太師,領兵部尚書銜。同時,又罷免了三個反對李信領京師之兵的給事中。
周皇后此舉等於態度鮮明的向天下做出姿態,將力挺鎮虜侯李信掌兵與滿清決戰。由此之後,朝野上下雜音盡皆消失。
範復粹與周延儒之間的書信往來,也在這一日間加劇頻繁。兩位致仕閣老府邸間,家奴往來頻密,這一非同尋常的舉動很快就引起了顧十四廣佈於京城大街小巷密探的注意。
顧十四得到了稟報之後,冷笑三聲,面前桌案上還放著一封未及拆開的書信,信封上空無半字沒有收信人與落款。這是周延儒剛剛遣了家奴,透過層層關係送到京營之中的。
一封信如此大費周長的送到顧十四手中,其用心不言自明。
當顧十四親自將這封書信與密探的密報送到李信面前時,李信嘆了口氣,樹欲靜而風不止。他有心放過這幾個老頭子,並不像落井下石,但這些人不甘寂寞,竟又在背後搞小動作,那就別怪他翻臉無情了。
“先不要驚動他們,多派人手,密切監視,只等原形畢露,證據確鑿,將這些人一網打盡!”
顧十四道:“明日就是決戰之日,萬一他們”
李信擺擺手道:“書生造反三年不成,這些文官搞權謀無出其右,若想搞政變那就是不自量力,但有異動,可提前應對!”
顧十四領命而去,李信收拾齊備,準備連夜出城,對已經集結待命的三衛軍做最後訓話。
然而就在此時,軍報忽至。位於京師之北的大批清軍有調動跡象,且意圖不明。
此時已經天近黃昏,李信登城觀望,果見遠處一片霧濛濛間,清軍在頻繁動作。再看城下關廂,昔日的熱鬧繁華早就消失殆盡,入眼的只有殘垣斷壁以及覆蓋在上面厚厚的積雪。
這讓李信想起了崇禎十一年的那個冬天,城外的關廂還有成片的完好房屋,百姓們匆匆逃離,幾家灶臺上甚至還擺放著未及收拾的碗盆。
韃子退去以後,北京城外的關廂甚至還一度恢復了昔日的繁華熱鬧。然而清軍的這次入寇則比往年更加殘暴了,在剛剛抵達北京城下時,就一把火將所有的房屋付之一炬。所有能夠看到的人丁婦女一律俘獲,老人不堪使用者全數殺掉。所過之處,幾乎寸寸焦土。
由於清軍的頻繁調動,李信不得已放棄了出城的想法。畢竟現在一身擔千鈞重擔,多少人的身家性命都指望著他,不能再向從前一樣時不時就親自以身犯險。
作戰計劃早在數日之前就已經擬定,其間更經過了數次兵棋推演,就算做不到萬無一失,準備之充分在三衛軍歷次大戰中也堪稱無出其右。
李信抬頭望著燒成火紅色夕陽,片刻後轉身大踏步沿著甬道下了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