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須如此麻煩,李信掌兵多年,飛揚跋扈,惡行累累,令三法司調查他的劣跡,然後依法懲處,何必那麼麻煩!”
說話的是李侍問,他與李信之間的私人恩怨這輩子算是難以了結,只要他一日不閉眼,就要將這馬賊拉下馬來。
這時站出來反對的卻又是連連質疑周延儒的範復粹。
“若是這法子可行,咱們又何必拐彎抹角了?”
範復粹種種嘆息一聲,說到底還是皇帝的態度搖擺不定,年初時,朝鮮國又重新來朝,這當然是三衛軍的功勞,一向自詡重情重義的皇帝居然又念起了李信的好,曾當眾表示,若無鎮虜侯,只怕昔日藩屬將永無重歸中國之日了。
所以,由始至終,內閣提出來讓鎮虜侯赴京完婚,關於其中不可告人之心思,內閣的幾位重臣是瞞著皇帝的。而皇帝則一直堅稱,“李信必入京!”
當時,幾位閣臣們還對此不以為然,而今李信果然來了,事實證明皇帝的猜測沒有錯。然而,他們卻不能讓李信得逞,更不能放過李信虎落平陽這個機會。
“當務之急並非治李信之罪,而是使聖上知其惡,如此一來,各項難題便迎刃而解。”
沉默了半晌的洪承疇終於說話了,就在他話音未落之時,周延儒輕輕拍了身側桌面一把。
“說得好,要讓天子知其惡。只要知道了李信的惡,除去他豈非如碾死一隻臭蟲那麼容易!”
的確如此,離開了百戰百勝的三衛軍,李信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難道他還有三頭六臂,或是背生雙翅不成?
李侍問哼了一聲:“說得輕巧,如果能如此輕易說動天子,你我何必還在這裡費盡心力?”李侍問一向看不慣這個善於惺惺作態的後起之秀。
洪承疇並無惱怒之意,反而笑著向眾人詳細講述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片刻之後便迎來了陣陣咋舌之聲與交口稱讚。
……
“萬歲爺,鎮虜侯來了,來了!”
朱由檢一直數著日子,希望李信不負重望,在印象裡,這個馬賊出身的豪爽漢子,絕非那種見利忘義的小人。他本來差點就相信了重臣們的眾口鑠金之辭。但朝鮮國的突然來朝,讓他恍然而悟,有些事耳聽未必為真。更何況是從一群私心極重的大臣們口中傳過來的。所以,他要證明給自己和群臣看,李信並非人人節約可殺的亂臣賊子。
在聽到“鎮虜侯來了”五個字的時候,朱由檢的心情平靜的好像古井一般,這和他料想中一般無二。
“鎮虜侯在何處?快傳,傳來見朕!”
報信的宦官有些遲疑道:“回萬歲爺,奴婢只知道鎮虜侯來了,卻不知鎮虜侯現在何處?”
朱由檢的臉色當即變得十分難看。
“你說什麼?”
宦官立刻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奴婢死罪,奴婢死罪,奴婢實在不知鎮虜侯現在何處!”
“你這殺才,不知鎮虜侯在何處,又從何處得知鎮虜侯來了的?說話驢唇不對馬嘴,以後不要在文華殿當值了!”
“是,是禮部侍郎孫瑜所說……”
朱由檢當即喚人來將那個拙嘴笨腮的宦官拖了下去,任憑他如何哭喊求饒都無動於衷。然後,朱由檢又叫來了王承恩,對他面授機宜,讓他派出探子去,調查鎮虜侯是否到了京師,又到了何處!
生了一陣悶氣以後,朱由檢又沒好氣的對身邊侍立宦官道:“傳旨,著禮部侍郎孫瑜進宮!”
既然那殺才宦官言及鎮虜侯到京的訊息是出自孫瑜之口,便招來一問就是。這時,朱由檢有幾分後悔,不該在去歲年初便取締了錦衣衛和東廠,使自己在京中大有耳背眼花之感。
但若想重新啟用這些衙門又談何容易,那些閣臣們整天蒼蠅一般在耳朵邊嗡嗡亂叫,現在每每午夜夢迴最令人心生厭惡的都是這些場景。
小半個時辰以後,傳旨的宦官帶著孫鉁回到了文華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