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明賊> 第九百零七章 深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百零七章 深入 (2 / 2)

這也是程銘九充分考慮各人性格之後,才將兩個人一同派駐平安道的原因。

“再有三日,我就要親自出兵,斷清軍後路。到時平安城的城防就要全賴姚兄和自衛軍了。”

姚啟聖拍著胸脯保證,“城防沒有問題,林兄但去就是,要認要物,只管找我姚某人就是。”他在輔兵營待的時日長了,也不自覺染上幾分粗豪之氣。

林亦之還真有一事需要姚啟聖配合。

……

薩哈璘共派出了三路先鋒,遏必隆負責南路,渡過清川江以後,再往前就是黃海道。他立即派親兵飛馬向穎親王薩哈璘回報,一切如常,然後又繼續進軍。

路過平安城時,遏必隆還是忍不住繞了一圈,看到平安城低矮的城牆,就想著何不將這座平安道的首府給拿下來。

不過他手下只有兩千人,一種一千步卒,一千騎兵,用來攻城那是絕對不夠的,但這難不倒遏必隆。還有一種策略叫做不戰而屈人之兵,於是佯作大軍即到的模樣,兵臨城下,然後又派了人去傳遞戰書,恐嚇城中守軍,如果不立即投降,破城之後將殺的他們雞犬不留。

遏必隆一直等到天黑,平安城裡也沒有人來回話,進城送信的人也杳無音訊。經過一夜等待,天亮以後,遏必隆駭然發現,平安城早就成了一座空城,滿城的軍民已經不知所蹤。

踩在城牆上,看著下面的一片空城,失落感油然而生,半晌之後,遏必隆才大笑了兩聲。

“守軍聞風喪膽,棄城而逃,向穎親王送捷報,平安道已下。”

跟隨遏必隆的兩千八旗兵連聲歡呼。

僅以兩千人就攻下朝鮮國平安道的府治,這是入朝以來第一功。八旗兵們都紛紛稱頌著遏必隆的決斷和智計,同時又編排著其他兩路先鋒主將的無能。

薩哈璘沒想到朝鮮國駐軍竟如此不堪,傳說中的明軍竟也不戰而逃。實際上,在薩哈璘的印象裡,絕大多數的明軍表現都很糟糕,不戰而逃甚至投降也是時有發生的事。遇到那種甚為勇猛,抗戰到底的明軍反倒是鳳毛麟角。

看來還是過於小心了。薩哈璘不再猶豫,當即下令中軍,後軍近五萬人次第前進,往平安道府治進發。

平安道的府城比不過一座大清國的小縣城,裡面藏不住多少兵,因此薩哈璘並不準備在這些地方多做耽擱,打算如此前征討朝鮮一般,直搗國都漢城,拿下了漢城,其他地方便不足為慮。

誰又能想到,遏必隆的表現出人意料,竟僅憑兩千人就拿下了平安城。

薩哈璘率中軍僅在平安城外稍作休整,然後又擺開架勢準備強渡過清川江,往黃海道而去。

時值深秋,清川江水量下降的厲害,平時江面寬幾十步,現在僅餘十幾步。平時水深過丈,而今不足一人高。有水淺的地方甚至剛剛沒過人的腰間。

省卻了搭浮橋的時間,五萬大軍用了不到半日功夫就悉數渡過了清川江。而遏必隆所部則被薩哈璘臨時委以駐守平安城的重任,不再擔任前鋒軍。

遏必隆本還想爭取跟隨薩哈璘一路打到漢城去,但薩哈璘再沒給他機會,反而又把范文程丟到了平安城。

薩哈璘也不願意帶著一個監軍模樣的范文程,礙於攝政王和豫王的命令,他只能捏著鼻子與之共事。大軍渡河時,恰逢范文程染了風寒急症,便正好將他留了下來。

繞了好大一個圈子,遏必隆悲哀的發現自己又回到了原點。最終還是要負責保護遏必隆,但知足者常樂,有了攻克平安道的首功,已經足夠了。

范文程高燒不退,已經開始說胡話。遏必隆去探看的時候,他一直緊抓著遏必隆的手不放,口中反覆只說著一句話。

“不能過江,不能過江,明軍張好了口袋等著那……”

遏必隆頓覺掃興,範文**是魔怔了,病的連說胡話都在為明軍張目,滅八旗大軍的威風。

自此以後,一連幾日,遏必隆都不再去探望范文程,反而帶著一千騎兵在平安城附近的鄉野掃蕩。但掃蕩了一圈以後,他失望的發現,附近的百姓人煙竟都不知去了何處,搜掠到的物資也少的可憐。

直到這時,他才隱隱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勁,但一時間也想不通透,只每日見翹首以盼著,穎親王攻克漢城的捷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